新消费具体怎么搞?西湖区的新消费实践提供鲜活注脚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新消费具体怎么搞?西湖区的新消费实践提供鲜活注脚

新消费场景为何持续火爆?新消费是否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消费具体怎么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这一良性循环,正是新消费的核心抓手,不仅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能激活内需潜力。

而西湖区的新消费实践,恰好为此提供了鲜活注脚:

一边是靠科技“整活”:文三数字生活街区通过数智赋能,让老牌商圈焕新为“三新消费”范本;银发西溪Mall则以智慧康养为主题,为“银发经济”开辟了消费新赛道。另一边是靠文化“出圈”:黑神话IP开了全国首家线下店,不仅能买东西,还能看展、体验;后陡门的闲置耕地则凭借综艺IP赋能,变身吸引数十万人打卡的“种地星球”。

这些闪光点,由点及面,共同勾勒出新消费的未来图景。

「 一 」

新消费何以“火”出圈

无论是文三街、银发西溪mall的数智赋能,还是“黑神话”“种地星球”的IP赋能,新消费场景之所以火爆,是时代发展、技术变革和消费观念转变等多方共同驱动的结果,是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奔赴,是技术与文化的有效融合。对这四个案例进行梳理,就能清晰地揭示其背后的结构性动力。

新消费的火爆,是“人”的变化,有了新人群、新动机、新行为。

消费群体迭代。在黑神话线下零售店和后陡门的田间小路上,我们可以看到,Z世代(95后、00后)和年轻中产成为了消费主力,他们成长于物质丰裕、信息爆炸的时代,更看重情绪价值、社交属性与文化认同。

消费动机转变。从“满足基本生活”转向“追求精神满足与自我表达”。尤其是网红经济、周边产品这类消费,不再只是“交易”,更是消费者身份建构、兴趣归属与生活方式的展示。这种深层需求的转变,催生了新消费的土壤。

消费行为转型。黑神话线下店和“种地星球”揭示了移动互联网如何重构了消费行为:新时代的消费者习惯通过社交平台“种草”,再到线下沉浸体验,再回流线上分享,消费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新消费的火爆,是“场”的革新,有了新场景、新技术、新逻辑。

消费场景发生结构性转变。黑神话线下店创新空间布局,真正实现“展销研一体化”,消费行为成为融合了购买、社交、文化的一种综合体验;而“种地星球”的场景空间是可体验、可互动、可传播的内容产品本身,空间即内容,体验即产品。

新技术赋能全链路创新。数字技术产业正在革新消费场景,艺创小镇、M511光影汇、文三数字生活街区等数字文化特色平台,提供超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数字技术也革新了消费产品,“种地星球”“黑神话”推出的精品手办、服装等丰富的限量周边产品,1:1还原的线下场景,实现虚实场景共生,成为消费新爆点。

新供给逻辑以用户为中心。黑神话线下零售店、“种地星球”不约而同地实现了“内容IP——线下场景体验——持续消费”的闭环,让产品成为体验的“自然延伸”。此外,通过精细化社群运营和独家活动,成功凝聚了核心用户群体,不断刺激消费意愿、消费频率的提升。

图片

「 二 」

新需求如何“融”出高效能

新消费之新,首先在于需求之变,核心在于它精准回应了当代消费者在需求层次、生活方式和价值认同上的深刻变化。

“新需求”层次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美不美”“值不值”;“新需求”内容从功能满足转向情绪价值、社交认同、文化归属;“新需求”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个性化定制、即时互动。当这些新需求浮现,传统供给体系往往无法响应。新需求既是驱动供给创新的源头活水,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抓住新需求,让传统行业突破同质化竞争,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文三街的前身是杭州人心中最负盛名的“数码一条街”,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暴露了环境较差、产业结构低端等问题。改造一新的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以“元宇宙与烟火气”“未来生活实验室”重焕新生。

抓住新需求,让技术、模式、产品的创新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场景,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的空转。《浪浪山小妖怪》的热映,再一次让艺创小镇站在了追光灯下。人们对“美”“故事”“归属感”的需求日益强烈,科技就成为传递温度、构建意义、连接文化的桥梁。艺创小镇正是紧紧抓住“科艺融合”这一特色定位,打通“高校—企业—市场”之间的资源壁垒,用新需求引领技术创新、用新技术反哺人文表达。

抓住新需求,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就业,形成良性循环。比如瞄准“新老年人”追求潮流且品质生活的需求,银发西溪mall融合AI、物联网、智能硬件等前沿科技,涵盖康养生活、文娱社交、智能体验、健康管理、商业服务等多元场景,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图片

「 三 」

新供给如何“创”出新天地

“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与“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相辅相成,强调的是供给端的创新本身可以激发、唤醒甚至塑造原本不存在或未被意识到的需求。换句话说,不是等用户说“我想要什么”,而是通过前瞻性、颠覆性的产品、技术或场景,让用户惊呼:“原来我需要这个!”通过高水平供给激活内需潜力,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供给要能提供前所未有的体验。当一种产品或者一种体验解决了人们“说不出口的痛点”或“从未想象的可能”,新需求便随之诞生。天目里前身是古荡工业园区,如今引入艺术中心、影院、买手店等业态,五花八门的展览、时尚多变的市集,不断带给人们新鲜感和氛围感,一到周末就人气爆棚——杭城又一新消费地标正逐步深入人心。

图片

新供给要通过创新“解放”潜在需求。在技术、内容和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中,许多前所未有的产品、服务、场景或体验被创造出来,新需求由此被激发出来。如西溪湿地的文创产品将人与自然融入积木、拼图、小摆件中,让游客产生了“想把大自然带回家”的新需求,从而产生了消费行为。

新供给要能定义新生活方式。通过产品设计、空间营造等方式,将美好生活理念转化成为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定义了新生活。如在“一菜一早”提升改造中,古荡菜市、文二菜市等农贸市场通过硬件有机更新、引入多元业态、举办阅读沙龙等各类活动,重新赋予日常消费以文化价值,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成为菜场的常客。

图片

新消费是一片广阔蓝海,但也充满挑战与变数。消费市场如何捕捉最新需求,消费主体如何刺激最新供给,这都是一种新的考验,供给的优化、需求的革新,刺激了新消费的出现,而新消费的诞生,归根结底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只有紧扣这一本质,新消费才能真正成为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支点,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