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短剧+”赋能记:从小屏幕走向千行百业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临平“短剧+”赋能记:从小屏幕走向千行百业

2025年,被业内视为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

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进“微短剧+”行动计划,以六大方向推动内容与产业深度融合。微短剧不再是内容消费的轻量化产物,更是被视为带动千行百业创新传播、拓展品牌价值的新型载体。金秋时节,这场变革的实践与思考将汇聚临平——在即将开幕的第三届杭州微短剧大会上,“视听弄潮赋能千行百业”将成为核心议题之一,届时,行业专家、从业者将齐聚一堂,共探微短剧从流量入口到经济增量的转化密码。

“当微短剧与城市肌理深度咬合,就能迸发乘数效应。”在临平,这份行业判断正被生动诠释。依托一条“内容创作+产业配套+政策扶持”的生态发展路径,临平微短剧正逐渐跳出单纯的内容创作范畴,通过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从屏幕走向产业肌理,成为推动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临平拥有大运河、超山、塘栖古镇等优质资源,如何让静态的风景“活”起来?微短剧成了绝佳的载体——通过构思精巧的剧情,运河文化、梅花精神、古镇韵味被巧妙串联,沉浸式的“云端”旅行体验,让“跟着短剧游临平”成为文旅新风尚。以今年推出的《塘栖有好戏》为例,该剧以轻喜剧形式将广济桥、乾隆御碑等地标,粢毛肉圆等美食自然植入剧情,甚至巧妙融入防诈知识。剧中市井烟火与奋斗精神交织,上线后全网播放量与话题量突破5亿,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目录。

一部出圈的微短剧,就是一张流动的城市名片。眼下,这股线上的热潮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线下成果:截至目前,临平已有8部企业参与创作的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目录,数量位居区域前列。2024年,临平区全域游客人数达2178.2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实现全域旅游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0%。临平区“视听+旅游”改革更成功入选全省文化广电旅游领域专项改革试点名单,为全国“短剧+文旅”融合提供了“浙江样本”。

如果说“短剧+文旅”让临平的文化IP“活起来”,那“短剧+制造”则让临平的产业优势“亮出来”。作为制造业强区,临平瞄准微短剧“轻量化、场景化”的传播优势,助力传统产业打破传播壁垒。

今年,临平本土企业“朱炳仁・铜”推出首部非遗主题微短剧《春意浓》,剧中不仅展现铜雕技艺的熔、锻、刻、绘等核心工序,更以“匠人守护非遗”的剧情打动观众,不仅创造1.2亿话题量,更带动同名“春意浓”茶礼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实现“非遗文化传播”与“产品市场转化”的双向共赢。

从文旅推广到制造业赋能,微短剧以其独有的表达方式,为传统行业打破传播壁垒,为产业转型的“低成本高效能”助力。目前,这种跨界赋能的边界还在持续拓展:由临平区委宣传部指导,临平企业乐风星瑞联合区人民法院、东湖街道出品的普法微短剧《银杏法庭》成功杀青,司法温度被融入剧情创作,微短剧的跨界能量,正从经济领域延伸至社会治理领域。

如今,临平的“微短剧+”生态已初具规模。一批深耕本土的影视制作机构与创作者,精准把握地域气质与产业脉搏,创作出兼具网络活力与现实意义的精品内容。

即将启幕的第三届杭州·微短剧大会,行业精英将共探融合路径,让跨界创新的火花持续迸发。正如业内观察所指:微短剧的崛起不仅是文化消费的新趋势,更是数字文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而临平的实践,正为这场行业变革写下生动注脚。

报名通道

报名通道已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通道

佳期将至,云帆高张,

临平诚邀您来赴这场行业盛会,

洞见未来,共创精彩!

来源丨临平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高悦 通讯员丨康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