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余杭区教育强区建设大会在杭州市委党校余杭区分校召开。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浙江省教育大会部署,正式发布余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攀峰计划。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出席会议并讲话。
大会以“视频+现场”形式举行。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仁坚,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锋等受邀出席。区四套班子领导、全体市管领导干部,余杭“院士专家顾问团”专家代表、余杭名校教育合作单位代表、余杭区大科学教育联盟单位代表等嘉宾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区内各学校(幼儿园)全体教师等1.2万余人通过视频平台参会。

会上,余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1356”攀峰计划正式发布;余杭区人民政府与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第二中学、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余杭区大科学教育联盟成立;余杭大科学教育顾问专家接受聘书;10个大科学教育基地授牌成立;余杭区“双招双名”教育人才招募令启动。
据介绍,“1356”攀峰计划即围绕“阳光雨露助成长 美好教育在余杭”这一发展愿景,锚定打造全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示范区、全国中小学大科学教育先行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样板区三大发展定位,聚焦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等五项重点任务,实施“阳光少年”启智护航行动、“提质拔尖”跨越提升行动、“育引并举”强师攻坚行动、“名校领航”集群发展行动、“校园焕新”扩容升级行动、“AI赋能”教育变革行动等六大具体行动。

行动指出,未来三年,余杭将培育、引进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级名优教师等50名,市级名优教师、校长150名;实现全区名校集团化合作100%覆盖,努力让每一个余杭学子都能“在家门口上杭州市一流的学校”;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空间,人工智能课程实施及师资培训,学生个性化成长方案等三项100%全覆盖……一项项目标数据绘就出未来美好教育新蓝图。

会上,余杭全面启动“英才筑基”大科学教育行动,吹响了加速培养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号角。行动内容包括成立涵盖政府、平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在内的余杭区大科学教育联盟;聘请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闫勇,天目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C919常务副总设计师、C929首任总设计师陈迎春,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韩平,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科大讯飞副总裁王士进,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浙江省科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周华松等众多区内院士、高科技顶尖人才和知名教育专家,组建“院士专家顾问团”;挂牌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浙大超重力研究院等在内的10个大科学教育基地。
该项行动的落地,意味着余杭将“家门口”的社会科技创新资源转化成未来科创拔尖人才和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孵化器”,让余杭的孩子拥有更大的科学课堂,同时将院士专家顾问团引入校园转化为培育大科学教育后备师资“支撑柱”,为余杭的教师快速成才提供支撑。
现场,北航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教授作视频发言。他高度赞扬了余杭的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禀赋,并寄语余杭青少年,视复杂性为机遇,让好奇心跨越边界,不畏失败,勇敢尝试,将自己投身于科学,用创新照亮社会前路。

当下,余杭区加速打造人才蓄水池,重视为人才培植成长成才的肥沃土壤、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此次大会发布余杭区“双招双名”人才招募令,诚挚邀请全国名师、青年才俊和未来人才加盟余杭,共创余杭教育的美好未来。
回望来时路,十四五规划期间,余杭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为指引,锚定“城市新中心,余杭好教育”的目标,全面推进“美好教育工程”。五年来,新建(改扩建)投用项目104所,新增学位10.2万余个,名校集团化在校生覆盖率达87%,引培市级以上名优教师478人,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回应余杭百姓对教育的殷切期待。
展望新征程,余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1356”攀峰计划的落地,预示着余杭将以超强的决心、超常的举措,奋力推动从“教育大区”到“教育强区”跃升发展,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余杭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