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场景 何以“创新”?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西湖场景 何以“创新”?

图片

科技创新的实质在于勇闯未知领域,西湖区之所以在新兴领域、科技前沿“跑得快”,除了前瞻性的政策引导,最重要的是为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提供测试验证、首试首用、应用推广的“试验田”“练兵场”,让技术在真刀真枪的使用反馈中“打怪升级”。从基础服务到增值服务再到如今的场景服务,可以说,场景创新是西湖区新时代服务企业的“不二法门”。

在近日举行的

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服务大会上

西湖区作为区县代表

发布了8个应用场景

图片

这是继6月10日“西湖链链看”智元研究院专场活动后,西湖区集中发布的第二批应用场景,包括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概念验证项目应用场景、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户外测试场景、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及应用推广平台场景、机器人户外及危险环境采样及分析场景等。

这次发布的第二批应用场景

它们最突出特点就是

全部聚焦“人工智能+”

为好技术链接“好场景”

西湖区是全省率先探索场景创新服务的城区,场景创新工作之所以能够驶入快车道,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前瞻谋划和战略定力。未来,区域之间的产业竞争,会逐步从“政策红利比拼”向“场景价值争夺”转变。西湖区主动求变,推动为企服务思路从“给政策”“给补贴”向“给业务场景”“给试错机会”转型。

图片

▲文三未来科技体验中心内景

今年6月,依托区企服中心,西湖区成立杭州首个场景创新服务中心,各镇街、平台因地制宜设立15个场景创新服务分中心,构建“中枢+前哨”全链条服务网络。中枢“定标准”“搭平台”、前哨“挖需求”“推落实”,面向全区市场主体广泛征集场景需求、场景能力“双清单”,截至目前征集场景机会80个、场景能力85个。场景创新服务中心不仅仅是展示的窗口,更是链接好技术与好场景的生态枢纽。

让新产品新技术“跑起来”

西湖的首发经济方兴未艾,活力满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场景创新就是西湖首发经济能够跑出“一路繁花”的助推器。

图片

为西湖阳光钙钛矿供电技术找到首试首用场景;帮助智元研究院髋部助行外骨骼产品在西湖区实现首发首用,销售订单已扩展至江苏、河北、四川、云南等50多个城市;遐龄交互研发的智能养老轮椅“荟宝”进驻西湖区留下养老院,并和香港残联达成战略合作,现已收获7台订单。

西湖区坚持长期主义,做难而正确的事,不遗余力在全区范围内打造示范场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图片

▲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双浦测试训练场俯瞰图

打造文三未来科技体验中心,集聚“黑神话:悟空”“Rokid”等亚太首店10余家,让居民赶“潮”到西湖,不断解锁新奇有趣的消费体验;双浦机器人测试训练场,依托双浦的多元自然环境和产业基础,打造集机器人测试、应用、训练等场景为一体的机器人测试训练场,目前已与傅利叶、千寻位置签订意向协议,拟开展机器人室内外一体化测试训练,已招引4家优质人工智能企业落户西湖;灵隐街道的石虎山机器人基地,背靠浙江大学控制学院,为机器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转化、创业孵化、人才培养等“产学研创一体化”特色功能。

为什么选择“人工智能+”

“先人一招则优,快人一招则强”,在“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谁跑得快、创新能力足,谁就能占据主动权。西湖区第二批集中发布的应用场景聚焦“人工智能+”,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区域产业布局深思熟虑的结果。

图片

在近期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西湖区“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正式启航。目前,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已构建“131”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生态体系,采用“政企共建、央地协同”模式保障运营效率,构建“研、产、赛、展”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已有43家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选择落户西湖,预计到2027年将拉动超100亿元产值,这不仅展现了西湖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决心,也是西湖区“人工智能+”生态活力的生动缩影。

图片

▲五八智能训练师正运用动捕技术训练人形机器人。摄影:曹坚

云深处机器狗在森林巡防中大显神威,西湖交互柔性机械臂全球首发......在人工智能重构产业发展逻辑、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的当下,西湖区以场景创新之举融入市域、省域乃至全国科技发展、产业创新的整体布局,是主动选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来源:美丽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