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大会即将启幕!杭州正展开“三生融合”美丽长卷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世界级大会即将启幕!杭州正展开“三生融合”美丽长卷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调研,提出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殷殷嘱托,为杭州进一步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杭州时刻牢记“生态文明之都”的城市定位和“努力使杭州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目标,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范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三生融合之路。

如今,一幅融生产兴旺、生活和美、生态宜人于一体的现代长卷,以越发细腻的笔触、越发鲜活的色彩,在杭州的城乡之间徐徐舒展开来。随着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召开,世界也将看到这幅美丽画卷的城市底蕴。

平衡生态之美与城市之韵

一池西湖水,千年根与魂。为了守护好这颗明珠,杭州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2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全面实施,通过生态保护、环境美化与水质治理,累计新增绿地约160万平方米,恢复水面0.9平方公里,西湖水体年均透明度从2001年的45厘米提升至2024年的89.4厘米,水质稳稳保持在Ⅲ类湖泊水标准。同时,恢复修缮180余处人文景点,“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经典格局全景重现人间,2011年,西湖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湖南线贯通后,杭州石破天惊地提出“还湖于民”的口号,西湖成为全国首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还湖于民”的生态普惠模式,不仅彰显了西湖的共享价值,还带来了无法衡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西湖年均接待游客约3000万人次,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认可与广泛赞誉。

在山水与人文交织共生、共荣共美间,杭州正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持续深化“还湖于民”的生态普惠新实践。这既让杭州收获了“还景于众”的城市美誉、树立了生态文明的城市形象,更通过生态红利激活文旅消费、带动产业发展。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还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共筑自然之基与发展之路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一直以来,杭州都在守护自然本底与推动城市发展的共生共进中,通过全域化布局、精细化雕琢的环境营造,将生态福祉深度嵌入城市肌理。既不让发展挤占自然空间,也借自然赋能发展品质——在空间布局上,构建起“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的四级公园体系,让绿意从街角微空间延伸至城郊生态带。

2024年,杭州建成区绿地率达40.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6平方米,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日常。另外,杭州还构建了覆盖全域的生态基础设施网络。目前,全市绿道总长约5000公里,主城区基本实现“5分钟可达绿道网”。

城乡和美,乡村振兴,现如今,通过实施“千万工程”,杭州1903个村落旧貌换新颜,生态旅游、有机农产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生长,带动着乡村共富。

淳安县下姜村,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这些年来,淳安县大下姜联合体以下姜村为核心,在“千万工程”助推下,实现从“脏乱穷”到“绿富美”的蜕变。作为“千万工程”的缩影,其陆续关停40多座木炭窑,污水实现“零直排”,封育养护7100亩山林,森林覆盖率从50%攀升至83%,水质从劣V类洁净至I类;生态修复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壮大,让下姜及周边25个村的村民收入倍增。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共同富裕的“大下姜模式”,成为“两山”理念在杭州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守护绿色之源与生活之乐

16000余种——这是杭州开展首次全区域、全网格、全物种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后,交出的亮眼“物种清单”。优良的生态环境,如同温暖的襁褓孕育着丰富的物种资源,万物在此呈现出自然生长、蓬勃繁荣的生机图景。

多年来,杭州始终以多元举措守护生态本底,用实际行动作答,既为万物留存生长空间,也让人们共享生态红利,在守护自然与滋养生活的平衡中,稳稳走出一条三生融合之路。

通过以绿色转型为导向,深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特色民宿等生态友好型产业,构建起“生态赋能产业、产业反哺生态”的良性循环格局。积极推动传统林业与新业态融合,建成18个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林下经济年产值超300亿元。2024年,林业行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连续11年领跑全省,让生态价值在百姓口袋里“落地生根”。‍

淳安县桂溪村以“水权入股”的形式,将闲置的高球山山塘交由旅游公司开发,实现了用水权的直接“变现”;余杭区青山村依托“善水基金”,让全国第一个小水源地保护试点龙坞水库成为杭州50公里范围内水质最优的水源地,通过“受益者付费”机制累计反哺社会生态保护资金超百万元……水利经济的“活水效应”持续释放。同时,全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不仅保障了农村饮水问题,更带动了乡村民宿、农家乐的发展,“好水”带来“好生活”。

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双赢”,绿色发展的成果切实惠及民生,同频共振、共生共荣,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杭州正书写着绵延不绝的蓬勃篇章。

通讯员/冯晴颖

记者/俞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