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及330余户居民 钱塘这个小区喜提“焕新”不用居民掏一分钱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惠及330余户居民 钱塘这个小区喜提“焕新”不用居民掏一分钱

眼下,白杨街道朗诗国际街区7幢的居民们正期盼着一件喜事——小区使用约15年的燃气管道即将全部“退休”,所有居民本周内就能用上“放心气”,这也是钱塘完成的首个高层小区燃气管道原管位更换项目。

“现在我们做饭更放心了,再也不用担心燃气安全问题了!”住在该小区7幢12楼的居民洪阿姨,看着阳台上自家新换的银色燃气管道,心满意足地表示。

朗诗国际街区7幢的燃气管道改造将惠及330余户居民,是杭州单栋居民户数最多的高层LOFT结构建筑燃气管道改造项目。项目是如何施工的?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给居民带来了哪些好处?一起来看看!

朗诗国际街区7幢已交付使用达15年,建成较早、结构特殊,又地处江边,常年受潮湿气候影响,管道存在腐蚀,烧火做饭用气安全渐渐成了居民的一块“心病”。

但项目楼栋为LOFT结构,一户两层,最高相当于普通住宅的32楼,涉及燃气管道1955米,户数多,楼层高,施工难度大。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在多方的指导和推动下,白杨街道牵头组建专班,联动城管、社区、燃气公司等多部门,专门成立了5个工作小组。

“我们都是从头开始摸索。”综合协调组组长、白杨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副主任曾各智说,“这种30多层的LOFT,整个杭州都没有改造先例。工艺怎么做、施工怎么推进,全得靠我们自己一点点探索。”朗琴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璐补充道:“最难的还是取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一根立管涉及十六七户居民,只要一户不同意,整个立管改造就动不了。”

协调之外,技术方案的选择也同样棘手。是走外墙挂新管,还是原位置更换?或者哪里坏了修哪里?前期团队反复论证比选,也结合每户不同的装修情况,最终才确定“原管位更换”为最优解。

今年3月,项目全面启动,工作人员用两个月完成“一户一档”的精细摸排,记录每家的装修结构和居民需求。7月,指挥部成立,社区工作人员开始每晚6点到10点上门沟通。“那真是‘黄金四小时’,只有晚上人才齐。”张璐回忆道。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的费用由钱塘区和白杨街道两级财政资金全额兜底,其中业主家中阳台区域因改造过程而损坏的装修修复费也包含在内。

8月,项目在支持度较高的13号立管试点开工。成功之后,再分批推进其他立管改造。每一次施工前,指挥部都会对施工队进行培训,入户施工时要格外注意细节:“进门穿鞋套、地面铺垫子、完工清垃圾,我们就当是给自己家干活。”曾各智介绍。

让人欣慰的是,居民支持率从早期不到50%,到后来接近全部同意,整个项目实现了“新管保压零失败、施工零事故、居民零投诉”的目标。截至目前,7幢已完成20根立管改造,本周内即可实现所有管道通气。

改造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多方力量的支持。社工们连着两个月跑楼栋、入户沟通,平均每人瘦了三斤。考虑到施工期间居民没法正常做饭,社区也早早安排妥当,不仅协调辖区老年食堂推出优惠餐,还为有特殊需求的家庭送去临时电磁炉,并派专人上门给孤寡老人送餐。

与朗诗国际小区不同,河庄街道帝景园小区采用在外立面新建管道、填充屋内旧管道的方式,进行燃气管道改造。去年6月,小区完成外立面燃气管道新建工程,居民用上“安心气”。

“改造后用气很安心,烧饭火候也稳定了,饭更香了!”家住帝景苑12栋一单元的居民胡女士笑着表示。

据了解,帝景园小区燃气管道的“工龄”同样接近15年,部分燃气管道穿越楼板的位置被腐蚀,用气安全困扰着居民。

“去年年初,我们开始对小区燃气管道进行改造,新建燃气管道3公里,旧管道计划明年1月前填充完毕,让所有居民都能用上新管道。”河庄街道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金佳林介绍。

燃气管道安全连着千家万户,是城市的“生命线”。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11个老旧小区、5.638公里燃气管道改造,涉及居民用户5100余户。

接下来,钱塘将持续加大对老旧小区燃气管道安全问题的关注与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排查范围,不断优化改造方案,根据不同小区的建筑结构、居民需求等特点,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策略,提高改造效率与质量,让民生工程更具温度、更贴民心,切实守护好城市“生命线”,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潮新闻、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白杨街道、河庄街道、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晨晨 陈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