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典籍中商贾云集的富饶古镇,到现实图景里人文产城相融合的杭州城东新中心,从古至今,临平不断创造着历史,书写着历史,用自己独有的方式绘就了一幅熠熠生辉的发展答卷。
近日,国务院批复《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也是杭州首部“多规合一”、全域全要素的总体规划。《规划》的获批为杭州勇担新发展使命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也为临平“当好深度融沪桥头堡、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再添重磅砝码。
《规划》如何布局临平?临平又将如何落实《规划》?快跟记者一起来了解下吧——
亮点一:顶层设计再提级
此轮规划中,杭州定下了“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总体目标,将通过“一主六辅三城、三江两脉八带”的城市格局,实现更高效的空间利用。
这其中,首次明确了临平作为六大辅城之一,城市功能将进一步完善,提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水平,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综合性新城区。
这与此前区委一届九次全会中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文产城融合发展”“高位建设古今辉映、城景一体、全龄友好、职住平衡的品质城区”等目标愿景不谋而合。综合全会以来全区改革再深化的一系列动作,可以说,临平提前布局、靠前发力,为后续《规划》的贯彻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同时,《规划》将临平与主城区紧密联动的重点板块纳入为中心城区,更好地发挥创新研发、金融服务、高端商务等城市核心功能作用。
早在年初发布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提到,“聚焦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增强城市辨识度,加快战略性重点区块发展”。其中特别指出,要“推动临平数智城等区域快建快成、成片成势,打造城市新地标”。从“重点发展区块”到“中心城区”,可以发现,临平核心地位实现了进一步跃升,临平之于大杭州的意义更为重要,分量也更为凸显。
放眼全国看杭州,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放眼杭州看临平,是正在被逐步点亮的杭州城东新中心。
行百里者半九十,致胜利者积跬步。从设区之初提出的“南融”战略开始,一路走来,临平聚焦“杭州东部中央活动区”发展定位,迭代“融入主城、划入主城、打造主城”建设目标,锚定“聚合塑城、新质营城、数智兴城”发展路径,强化38平方公里临平数智城“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深化“一轴一带、一城两镇”空间布局,确保实现“一流形象、三年显现、五年蝶变”。
截至目前,临平数智城核心片区实施性城市设计方案经历4个多月层层评选后已尘埃落定,从57个参赛方案中脱颖而出的优胜方案,将通过“数实家园+职住融合+快达慢享”的核心理念,将数智城划分为艺尚之都、无界客厅、瞪羚牧场三个区块,对现有空间格局和基础配套进行整体优化升级,为临平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增添强势动能。
亮点二:产业发展再提质
《规划》中指出,杭州的核心功能定位之一是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未来杭州将以临平经开区等开发区(园区)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高端制造业空间集聚;各重点产业平台也将大力发展,引领形成“科创西拓、智造东联、园区集聚、创新联网”的创新智造空间格局。
无论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还是智造东联,作为工业大区、制造业强区的临平有信心、有基础、有实力,更是责无旁贷。
早在今年3月,临平就召开了全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再造“工业新临平”誓师大会,吹响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冲锋号、集结号,全面奋进“再造工业新临平”新征程。当前,全区上下正集中力量构建以“3+2+X”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致力于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计划到2028年,全区规模工业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专精特新企业数、科技型企业数较2023年实现“五个倍增”,力争形成三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蹚出一条属于临平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中,作为全区经济发展重要主引擎的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锚定“奋力建设三千亿级未来智造城”总目标,提速推进专精特新、生物医药、半导体产业园建设和“一园一主业”产业导入,加快“红丰创新带”、小林高科等产业社区建设,推进半导体专用设备、体外诊断、绿色能源等产业集聚发展,今年以来,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攻坚成效明显、稳步增长,为全区乃至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也为接下来杭州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持续夯基固本。
亮点三:交通路网再提速
交通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和运行具有巨大的意义。在此轮《规划》中,杭州提出了要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对外交通方面,要完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扩容内河骨干航道,发挥运河二通道作用等;城市交通方面,要形成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水上巴士和公共自行车等为特色的公共系统等。
作为全省首个快速路环线贯通的区县,临平自设区伊始便启动实施交通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近年来,交通优势越发突出,15分钟内可以到达区内所有街镇,30分钟可以直达萧山机场,40分钟可直达上海。近日,备受关注的临平北站又迎来最新进展,临平北枢纽核心板块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尘埃落定,集约化设计的站房缩短了换乘距离,旅客可以体验“到站即乘车、出站即入城”的无缝连接。杭州中环(临平段)及地铁9号线二期、3号线二期、15号线、18号线的开工建设,也将进一步优化杭州城市生活圈。
航道是古时候资源流动最主要的方式,临平也因此成为彼时的商业重镇。而如今的临平,更是地处杭州塘、上塘河、运河二通道“三河交汇”处。70米宽的运河二通道上,满载着煤炭、粮食、钢材等生活物资或大宗物资的船只往来频繁,千吨级船舶可直达杭州,通过运河二通道进入钱塘江,浙江内河千吨级航道网的关键堵点正式打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通江达海,也将为临平带来了更多发展新机遇。
与此同时,《规划》还指出,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协同联动。坐落于长三角圆心之地、G60科创大走廊和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战略交汇点,临平作为杭州东北部距离上海最近的区县,当好“深度融沪桥头堡”,也有着先发优势。
临平境内有沪杭高铁、沪昆铁路、沪杭高速、杭浦高速、申嘉湖杭高速等多条快速通道与上海及长三角其他重要城市直接相连,即将开工建设的沪乍杭铁路也将进一步拉近两地之间的连结,沪杭同城生活在临平成为现实。
交通先行随之而来的是产业共兴。临平与上海经济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眼下,临平正持续扩大“支点”位置优势,主动“融沪接长”,与上海企业、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积极承接上海“创新溢出”和“产业溢出”,助推两地生产要素的流通效率进一步提升,融沪接长开放的崭新活力在此持续涌动。
亮点四:品质生活再提档
杭州自古以来就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此轮规划中更是少不了对城市品质提升的要求。根据《规划》,杭州要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必须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包括大运河在内的三大世界遗产。
千年运河悠悠,因水而兴的临平,在大运河遗产保护方面始终不遗余力。申遗成功十年来,临平段56公里运河沿线生态切实改善、文化不断传承发展、产业持续迭代升级。可以看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郊野段29公里的生态绿道因地制宜,充分保留了运河边原有生态,还有崇贤街道成片的藕塘,塘栖镇大片的枇杷林,丰收时节运河街道双桥村成片的水稻田……与此同时,临平区深挖大运河文化特色内涵,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持续擦亮“古今运河·时尚临平”城市IP。
《规划》中还明确,要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进产业、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协同配置。按照15分钟可达的要求构建城市生活圈和镇村生活圈,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品质化,提高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构建儿童友好、青年友好、老年友好、国际友好等全民友好社区。
作为一个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区,临平早已将“品质”二字定义在城市目标中,更融入到了城市肌理里,让每一位临平人真实可感,亲眼可见。今年6月,临平区更是被命名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市、区)。全区共新建公共文体+空间253处,临品书坊、临品艺站等“小而美”的高品质文化空间全覆盖,全面建成以居民住宅区为圆心、以群众活动轨迹为补充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在此基础上,区委一届九次全会又提出,要全面实施新一轮文化临平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打造玉架山遗址博物馆、古海塘博物馆、文化设施综合体等文化地标集群,构建完善以微短剧为引擎的现代文创产业发展体系,强化亚运场馆利用提效,健全“1+1+N”赛事体系,加快建设文体强区。
此外,深化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全覆盖,推动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擦亮“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加快推进市三医院临平院区建设,大力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打造更高水平的“健康临平”;积极探索“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深化生育友好型社会和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加快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建设……一个个集办公、商业、文化、体育、教育、医疗于一体更加高效便捷的生活圈正迅速集结,未来将在临平遍地开花。
从“浙”起步、“杭”向共富,年轻的临平,到处都是新气象。在杭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进程中,临平正如一颗璀璨新星,以磅礴之势崛起于长三角的广袤腹地,为全市发展大局蹚出新路子、打开新局面。
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临平将坚持以总体规划为引领,切实扛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大踏步跑进2035,以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的实绩实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杭州篇章增光添彩。
来源丨临平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汤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