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talker手记|“青宣派”如何讲好“浙20年”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00后talker手记|“青宣派”如何讲好“浙20年”

4月19日至22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浙江省青年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在嘉兴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80余位90后和00后宣讲员参加了培训。这次培训围绕为民办实事、人才强省、平安浙江、统筹城乡发展等主题设置了课程。青年宣讲员该如何讲好“浙”20年里的故事呢?

浙20年讲什么?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边看边听边感受,便能从这座思想的富矿中找到宣讲的生动素材。但如何从书里、电视里、新闻报道里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挖掘新内容、讲出新立意,成为困扰不少基层“青宣派”的难题。

从历史纵深中挖掘细节是一个突破口。4月20日上午,在“第一视点”栏目创作谈环节,浙江卫视新闻中心创研部副主任蒋铼向大家分享了她参与“第一视点”报道的收获,“讲故事比一般的讲道理更吸引人。”在蒋铼老师向大家分享的一段20年前的影像资料中,一位小男孩笑着说道,“他的饭菜不好吃,因为他没有菜。”在座的宣讲员们表情严肃,但从2005年5月开始,白米饭和梅干菜有了一个叫“爱心营养餐”的饭搭子,这便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推行为民办实事工程的生动故事。

从一线观察实践中感受新变化则是另一路径。4月21日下午,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党委书记项菲菲、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杨向东、浙江日报全媒体政治新闻部记者钱祎、嘉兴市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副局长钱恩俊给各位“青宣派”带来新的视角。“今年是浙江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20周年,浙江统筹城乡发展20周年,人才强省20周年,还是平安浙江20周年,四位老师立足一线的故事和数据都可以成为我们接下来宣讲的鲜活内容和素材。”参加培训的乐清市委党校的杨俊达说道。

浙20年怎么讲?

参与过多篇“第一视点”栏目稿件采写工作的浙江日报全媒体深度报道部主任助理沈晶晶对于怎么讲好总书记的故事、讲好浙江的故事,她有自己的体会。“关键就是要抓好典型故事、典型人物、再把亲身经历放进去。”她分享了采写安吉余村稿件时的经历。

安吉余村是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地点,这一“老典型”怎么讲出“新故事”?始终困扰着她和同事,于是他们在余村蹲点调研长达两周,采访了至少三四十人,才掌握了一些鲜活生动的细节。浙20年的故事要想走“新”更走“心”,七分靠采,三分靠写。

“什么是说人话?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民心、我心向党心!新闻宣传是如此,理论宣讲亦是如此。”“浙江宣传”编辑部副总编辑郑梦莹的开场直奔主题。省级宣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汪晓俊看到了当前基层理论宣讲存在的问题:“青年宣讲员在宣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理论堆叠,走不出‘假、大、空、绕、套’的怪圈,宣讲效果平平。”在郑梦莹看来,“说人话”就是要做到平白晓畅、清新自然、生动活泼、温情有力、理从事出、夹叙夹议。“咱这‘播音腔’可真得改改了!”00后talker余芳蕴和孔奕童打趣道。

来源:潮新闻 通讯员 孔奕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