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开化纸
浙江
浙江 > 城市 > 衢州 > 正文

非遗 开化纸

开化纸以产地得名,大溪边、小溪边、封家和青阳一带遗有诸多古纸槽和抄纸工具。开化纸抄造起始于唐,盛于明清。到康乾时期,开化纸在皇宫内府的影响力达到了极致。许多名贵典籍均为开化纸的刻写本,如康熙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初刻本、《四库全书》等。开化纸因质地细腻,洁白柔润,帘纹不显,薄而韧闻名于世。根据原料和用途,开化纸有诸多称谓,如书籍纸、历日纸、黄榜纸、白榜纸、藤纸、桃花纸等。

非遗 开化纸

开化纸的生产使用,散记于文献和史料中。《明一通志》明确记载“藤纸,开化出”。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录了开化纸抄造的全过程;同时记录了洪武至成化年间内府使用榜纸的状况。本县现存志书载有大量关于开化贡纸的信息,记录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近代官私刻和收藏家,对开化纸十分青睐。大藏书家陶湘酷爱“开化纸”印本,在他收藏的4万多卷书籍中,多为开化纸版本,人称“陶开化。清咸丰后,开化成了太平天国在浙江西部的主战场,兵燹再度导致“纸槽荒圮,工匠流亡”。加之抄纸核心原料逐渐枯竭,到了清末,民间抄纸走向没落,工艺也随之失传。

开化县十分重视开化纸的传承,以“开化纸”为载体衍生出来的开化贡纸制作技艺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2年起,孙红旗对开化纸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同年,黄宏建开始研究恢复开化纸,成立了“开化纸工艺恢复研究会”,搜集整理其工艺和配方资料,落实场地规划,对开化纸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和传统技艺恢复,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来源:开化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