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善:从“垃圾河”到“生态明珠” 看一片湖荡的蜕变记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浙江嘉善:从“垃圾河”到“生态明珠” 看一片湖荡的蜕变记

眼下的祥符荡美不胜收,蓝天白云倒映碧水间,堤岸四周点翠染金,水波潋滟、鸥鹭齐飞。清澈的水底是摇曳的水下森林,水面上是时而展翅时而凫水的水鸟;湖荡边一步一景,亭台与栈道错落有致。

祥符荡之景

一到周末,湖荡边的科创绿谷大道上,停满“浙”“沪”“苏”车牌的汽车,市民游客们三五成群,沿栈道散步谈天,在草坪上休憩赏春。

此情此景,来之不易。

时光倒流到2000年,那时候祥符荡四周的村子都忙着养猪。那时候大家都没有处理猪粪的好办法,特别的几个养猪大户,一般都会倾倒在河流中。嘉善县西塘镇金明村的老书记钱其根回忆起那时的光景,仍忍不住摇头: “那会的河水啊,简直就像个大垃圾桶,啥都有,连死猪都能看见在河里漂。” 夏天的时候,还有苍蝇在河面上乱飞,河道的气味也难闻地让人受不了,村民们儿时清澈见底的祥符荡自此一去不复返。

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2010年,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如火如荼地推进,金明村也发生了变化,由上而下的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行动在小村掀起了一阵巨变。“那个时候,我们村也是下了狠心,开展生猪退养。”说起那时候,钱其根又叹了口气,过程还是有些波折的。

恰逢彼时,猪肉市场行情不好,村里大部分养殖户本来也都动了退养的念头,便都纷纷听从意见,放弃养猪这个行当。可养猪的大户们,他们心里可就不那么舒坦了,许祥荣就是其中的一个“顽固派”。当时,他家里养了整整1000多头猪,还有100多头母猪,收益仍是相当可观。当时钱其根去找许祥荣谈政策,他直言不讳地说:“要是全县一户都不养猪,我们家就不养!”

第一次工作没做通,钱其根又找了镇里兽医站的站长单佳明一起上门做工作。“上门次数根本数不清,反正一有空就去他们家。”钱其根说,“好在最后,有了过渡的办法。我们和许祥荣一起,在江苏泰兴找到了养猪的新场地。”第一次上门还是春天,最后协调成功已经到了秋日。

猪棚的清空,象征着新的开始。随后,金明村将目标转向河道疏浚工作。这是一场耗时三四年的浩大工程,祥符荡的河床深邃,淤泥堆积如山,最深处竟高达一米五。“当我们将这些黏糊糊的淤泥一一翻开时,新问题又来了,淤泥该运哪儿去呢?”钱其根说,后来村里干部一商量,想起那几年村里几个种粮大户,种田用了化肥,正需要有机肥来调节土质,大家伙便找到几个大户说和,最后决定将淤泥运到农田里,这样既解决了淤泥无处可堆的难题,又帮着种粮大户改善了农田土质,一举两得。

河道疏浚了,常态化护理便要提上日程。金明村紧跟潮流,垃圾分类成了村里的新风尚。看着这数年间村里搞环境整治的决心,村民们也慢慢转变了观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河道及河道沿岸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片荡子现在可是个‘网红’景点,游客络绎不绝。”家住祥符荡周边的李其根每天吃完饭都要来湖荡边散步,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以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野荡,现在却变成了水清岸绿的人间仙境,连萤火虫都被吸引回来了。”

祥符荡之景

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嘉善县持续擦亮生态底色,高起点谋划编制全域水生态修复规划,并制定建设碧水嘉善行动方案。通过“河长制”等制度的实施,嘉善联合周边地区共同推进河湖治理,共建“蓝色珠链”。如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的各级河湖长年均完成巡河超5万次,年均解决护水问题超1500个。

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祥符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3400多亩的水域中,水清岸绿,鱼翔鸟栖,吸引了众多长三角创新载体入驻,一个科创绿谷正在加速成型。

来源:潮新闻 见习记者 李洁薇 通讯员 刘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