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孩子自制奖状颁给她 杭州七旬伉俪一路助残诠释别样浪漫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残疾孩子自制奖状颁给她 杭州七旬伉俪一路助残诠释别样浪漫

杭州市西湖区马塍路1号的“无声发艺”,橙色的门头格外显眼。昨日,记者跟随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退休教师周和音及其老伴陆文龙,一同走进店内。只见理发师正忙碌着,他向我们点头打招呼,没有停下手上的动作。

这时,周和音比划起手语,理发师陈师傅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在一来一回的手语沟通中,两人笑逐颜开,陆文龙则在一旁静静注视着。

周和音正在用手语与理发师沟通。杨佳奇 摄

无声世界孩子的“妈妈”

“这家理发店的店主是我的学生。”周和音道出自己与“无声发艺”的缘分始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1994年,周和音在学院做图书馆馆员,为了做好听障学生的教学服务,她一头扎进手语书籍中,一边自学手语,一边向专业手语老师请教。

1999年,逐渐掌握日常实用手语技能的周和音担任起学院中专班班主任。面对班上25名听障学生,周和音没有退缩,也没有应付,待以无尽的爱心与耐心。朝夕相处中,他们变得十分亲近。

“加上我女儿,我有26个小孩。”周和音笑着说,每到周末,家中便挤满了人,那是她最忙的时候,早起去菜场买菜,再赶到学校将“孩子”领回家中,接着张罗一大家子的饭菜……但她乐在其中。

从毕业找工作到创业开店,从婚礼仪式到怀孕产检,几乎每一个人生的重要时刻,只要“孩子们”需要,周和音都会到场为他们做手语翻译,替他们传递声音。26年来,周和音与班上学生的关系早就像亲人一样。学生家里有什么事,她都尽力帮忙解决,他们不曾听见过周和音的声音,却和她无话不谈。

学生们自制奖状,为周和音颁奖。杨佳奇 摄

这些年,除手语翻译外,周和音还积极加入贴沙河环境整治、铲除城市“牛皮藓”、交通劝导、敬老慰问等志愿服务中,常常是早上6时出门,天黑才回家。她说,听障人群的笑脸,是她坚持的最大鼓励和动力。

周和音(前排右四)与陆文龙(右二)一同前往听“男人空间”做手语翻译工作。受访者提供

甘做司机的“爸爸”

两年前,在省残联和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帮助下,“无声发艺”开张。周和音做手语翻译志愿的频率再次增加,而她的老伴陆文龙在她身后默默支持。从家到马塍路1号的这段路,陆文龙数不清开车走了多少遍。

2014年8月,陆文龙从省残联退休,当月组织便返聘他为“浙江省残疾人重点工程推进协调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时值省重点建设项目——浙江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现更名为浙江康复医疗中心,以下简称省康复中心)项目推进工作的关键时刻,陆文龙义不容辞。为了在保质保安全的前提下如期完成“省康复中心”建设项目,他发挥退休前做残疾人工作时“盯牢、粘牢、跟牢”的精神,一如既往早出晚归,24小时待命,积极为项目建设四处奔波,建言献策。

2017年至2023年,陆文龙扛起省残联机关退休人员党支部副书记的责任,全心全意为支部老同志服务。学习活动当日,他一路捎人,做接送司机,对每一位老同志个人及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

陆文龙的工作笔记。受访者提供

一路走来,陆文龙、周和音不忘初心。公益路上,他们是彼此的坚强后盾,受助者明朗的笑容是他们源源不断的前行动力。

“做志愿服务让我们感到幸福,只要身体允许,这条路我们一定会并肩走下去。”这是独属于夫妻二人最长情的告白。

来源:潮新闻 通讯员 杨佳奇 记者 夏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