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学院举行升旗仪式暨竺可桢校长诞辰134周年纪念活动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竺可桢学院举行升旗仪式暨竺可桢校长诞辰134周年纪念活动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2024年3月7日,在竺可桢校长诞辰134周年之际,竺可桢学院于紫金港校区隆重举行升旗仪式暨竺可桢校长诞辰纪念活动,缅怀竺可桢校长,赓续爱国初心,感悟求是精神。竺可桢学院领导班子、班主任代表、教职工及学生代表参与本次活动。

五星红旗冉冉起,求是求真永铭记

7时00分,升旗仪式正式开始。浙江大学国旗仪仗队步履铿锵,英姿飒爽。全体师生侃然正色,注视国旗冉冉升起,向伟大的祖国致以崇高的敬意。“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升旗仪式激荡起同学们心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敢立鸿鹄之志,争做奋斗青年。

谆谆教诲指前路,孜孜不倦肯求索

在庄严的红旗下,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葛坚教授发表讲话。她表示,新时代中国青年当热爱祖国,今日学子缅怀过去、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要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她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民族振兴为己任,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彰显青春本色,成为心中有梦、眼中有光、手上有力、肩上有责的时代新人;强化创新能力,勇攀科学高峰,始终秉持“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院训,发扬“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求是精神,用青春活力激扬科技自立自强的澎湃浪潮;发扬奋斗精神,诠释无悔青春,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春最有效的磨砺,要敢于在逆境中接受考验,在困难中加强磨炼,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永不言败。

随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混合2303班班主任吴维敏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结合自己从学子到教授的人生经历,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竺老两问的理解与回答。“到浙大来做什么”,学习科学知识、锻炼科研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学生时期的吴老师给出这样的回答。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后,他以求是园20多年的工作经历再次回答了“到浙大来做什么”:教书育人,帮助和培养青年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吴老师二十年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实际行动答好竺老两问,培育祖国青春力量。

最后,混合2308班的章译之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纪念感怀竺老“光照四方”的赤诚肝胆、传泽后世的大义凛然,自省“为何而来,由何而去”。她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与同学们共勉:要有清醒而充满好奇的头脑,要有深思而不肯盲从的习惯,要有奉献而不计得失的精神。“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她号召竺院学子牢记“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院训,不负社会的期盼、祖国的栽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跑道上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好成绩。

竺可桢学院举行升旗仪式暨竺可桢校长诞辰134周年纪念活动

再忆竺老英雄迹,谨以繁花见我心

移步月牙楼前,面对着竺可桢校长雕像,求是文化宣讲队的刘思芊同学深情讲述竺老生平:

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小商人家庭,自幼勤奋好学,逐渐萌生了爱国思想。

1910年,竺可桢顺利考取第二批庚款留学公费生,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怀抱着让国民能吃饱、不挨饿的梦想,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农学专业,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毕业后,他转到哈佛大学地理系,在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气象学专业继续深造。

1918年,竺可桢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气象学博士学位,怀着一腔科学报国的热血,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

1928年,竺可桢应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长之聘,在南京北极阁筹建气象研究所,任气象研究所所长,推动全国气象台站建设,带头开拓气象研究,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气象学研究及教育人才。

1936年4月,竺可桢受命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他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且要成为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强调:“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所大学学风之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带领浙江大学四易校址,辗转2500公里。迁校过程中,虽极尽艰难,但图书仪器完好无损,而教学、科研活动始终不缺。

1938年,经竺可桢倡议,校务会议通过立“求是”为校训。“求是”精神,就是科学精神、革命精神,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为真理而不惜牺牲的精神,既是治学之道,也是安身立命之本。

1949年,为浙江大学的发展呕心沥血的竺校长卸任,全身心投入到气象研究中。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成为新中国科学事业的领头人之一。

1962年,72岁高龄的竺可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要把自己的一切力量献给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人民的科学事业。

竺可桢先生的一生,是求是、奋斗的一生,是爱国、为民的一生。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待人宽厚、胸襟豁达,堪称是“学问和品格兼备的伟人”。竺校长爱惜人才、尊重人才,敦聘教授,不拘一格——他亲自登门求贤,三请马一浮,两请邵裴子;还诚邀有才华的同事、学生,重用留学归来的名师,这其中就包括“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苏步青。在他的努力下,浙江大学一时人才济济,名师云集。从近代中国“问天”第一人到浙大掌门人,他是“求是”精神的积极倡导者,是一生笃行“求是”精神的楷模,更是爱党爱国事业中“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竺老的品格和情操将永远激励我们,努力成为灿若星辰的浙大人!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回望竺老光辉历史,带着对求是精神的感悟与传承,全体师生依次向竺可桢铜像献花并鞠躬,表达了对竺老校长的感怀与景仰。作为我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他始终关注并“尽毕生之力”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家,他担任浙大校长13年,使浙江大学成为全国著名学府。岁岁年年,竺院人赓续求是精神,共话浙大担当。有为有守,斯人不朽;求是创新,薪火相传!

学生感想:

竺老校长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质,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精神、创新精神与求是精神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学术繁荣贡献自己的智慧,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哲学(强基计划)2301 李紫轩

竺可桢老校长的精神与事迹,如同一座丰碑,照亮了我们在探索真理、服务国家、奉献社会道路上的步伐。他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以其深邃的人文关怀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我国培育了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有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竺老的殷殷教诲,那些关于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话语犹在耳边回响,引导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求真务实,在青春的舞台上勇往直前。我们肩负使命,传承竺老的精神火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人社2302 吕悦奇

伴着清晨的阳光,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内心的敬畏和自豪油然而生。在葛坚老师的发言中,我明确了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任务,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竺老校长雕像面前,我再次思考竺老两问。给竺老献花,体悟竺老校长的爱国、求是精神,我对未来学习生活充满期待和动力。我会谨记竺老教诲,拼搏奋斗,勇于创新,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

——工程力学(强基计划)2301 刘心怡

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

岁月如歌,四十年风雨兼程,竺院学子砥砺前行;精神如炬,数十载薪火相传,“求是”精神熠熠生辉。竺院学子将继续秉持“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院训,践行“求是创新”,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中,勇担时代使命,不负青春韶华,成为灿若星辰的浙大人! (通讯员 林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