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乡建 音乐乡见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乡建 音乐乡见

“画里的老街是一首乡愁的诗/梦里有相邻的寒暄/夕阳下炊烟又袅袅/糯糯的年糕汤啊/咸香的雪菜包饭团……”这首《时光暖·老街》是2024年宁波大学音乐学院与鄞州区东吴镇党委政府共同举办的“奋进新征程 共筑强国梦”迎新春联欢会中的一个节目,讲述着一个老街的故事,唤起了我们心底的美好记忆,更安放了游子浓浓的乡愁。除此之外,宁波大学音乐学院还为本场联欢会献演古筝重奏《春节序曲》、诗朗诵《我爱这土地》、舞蹈《秘色羽衣》、原创歌曲《流光翠.天童》《星光醉.东吴》等7个节目。现场近一千名村民,欣赏起这家门口的音乐会,气氛热烈非凡。

“演出的成功举办是音乐学院打造新乡村音乐IP,用音乐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一次成功实践。但是不能止步于此,音乐乡建应该是更深层面的互动。”演出结束后,音乐学院特聘院长俞子正说道。

与乡村的缘分,起于2021年“百年恰风华 歌声振林樾”原创红色歌曲音乐会,音乐学院首次正式将高雅艺术走进乡间舞台,见到了村民对艺术的热爱。他们有传承古琴制作的匠人、有热爱音乐的“80后天团”、有活力满满的校园合唱团、更有戏曲秧歌等民间文艺爱好者…他们是一群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所以,此后音乐学院连续组织参与了“天童四季·夏 自由森林”音乐会、“天童四季·春”朗诵会,承演情景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七彩花田演奏会等。2022年8月,中国声乐家协会专家代表一行赴东吴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观天童老街,打卡老街的各个特色景点,感受“吴韵文化”在东吴的扎根开花……

留住乡愁,更激发音乐活力。“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是乡村文化的归路,音乐学院牢记习总书记的话,着力培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人员、“新乡村音乐”演出实践团队以及“新乡村音乐”采风、民间音乐考察人员,通过调研深挖文艺基因、通过创作唤醒文化活力、通过传唱凝聚乡村发展力量。近年来专题调研东吴镇古琴制作、民间文艺、传统技艺等5次,形成调研报告3份。2023年,与宁波大学团委联合开展“走近千村观察,唱响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让青年力量激起音乐乡建的一池春水。同时,1篇论文入选大型文献史册《党的基层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成果汇编》并在年度评审中获全国优秀理论成果一等奖。

唤醒乡音,更坚定振兴决心。近年来,音乐学院共联合东吴镇政府原创“村歌”4首,分别是《东吴印迹》三部曲——《流光翠.天童》《时光暖.老街》和《星光醉.东吴》,和为三塘村创作的村歌《山水间.三塘》。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孔晓虹认为,村歌不仅是描绘村民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画卷,更是一张唱响村民自信和幸福的名片。通过写村歌、学村歌、唱村歌,呈现乡村的情境、发掘乡村的传统基因、实现乡村的文艺传承,更重要的是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凝聚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让一部分村民拥有了“草根”艺术的表达路径。“我们想通过音乐赋能、音乐赋美,唤醒村民对音乐艺术的期待,也推动宁大师生的艺术实践更接地气,更让东吴镇确信,校地合作振兴乡村中文化模式的不可或缺”,孔晓虹如是说。

促进融合,更提升文化空间。农民才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所以音乐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建设乡村音乐教室,指派专业教师辅导乡村乐队和合唱团;开辟新乡村音乐大讲堂,为感兴趣的村民普及音乐知识;建设大师工作室,田野采风……以音乐搭建平台,既提升村民音乐素养,也为师生音乐创新提供灵感来源。同时,极大发挥了学科优势,充分挖掘乡村音乐元素,创设“太白湖音乐节”品牌,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其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拥有更多真实的精神财富。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是中央“千万工程”的要求,更是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全体师生的时代使命。如今的东吴镇是一处被音乐唤醒、被文化点亮的美好所在,漫步在小镇纵横街巷,仿佛听见一首乡村振兴协奏曲正在悠扬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