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积极推动浙江11个地市出台电力接入工程费用分担机制。截至目前,杭州、宁波、衢州、台州已落地27个项目,涉及资金4659万元,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该分担机制明确,项目建筑区划红线外发生的电力接入工程费用由政府和供电公司共同承担,助企纾困的同时,也大幅提升浙江“获得电力”水平,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包括此举在内,今年以来,国网浙江电力聚焦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持续推出政企联合、数字联通等业务模式,提升客户办电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
国网浙江电力深化政企联合,利用政企协同办电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立项赋码”实现供电服务关口前移,将供电方案答复时长压缩三分之一,大幅提高企业接电效率;采用电力接入项目“行政联合审批”模式,将客户申报材料由39项缩减为3项,将10(20)千伏项目审批时间由平均2个月缩短至7天。
国网浙江电力还通过完成直接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全面推广“三零”服务降低小微企业接电成本、延伸投资界面降低企业接电成本、转供电费加价清理规范等措施,助力企业减负增效。
在杭州富阳区菲滋餐饮连锁店,店长俞梦倩近日通过“网上国网”APP上的“转供电费码”功能,收到了商店所在的商城、供电主体退的加价电费34110元。国网三门县供电公司助农惠农,从“养殖塘挖到哪里,线路就延伸到哪里”到“全面开展标准化公变台区建设实现低压接入零投资”,年均投入资金1000万以上,精准服务海水养殖产业用电需求。
除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降低企业办电、用电成本,国网浙江电力还强化数据联通,让线上线下办电实现互联互通。
国网浙江电力联合国网上海、江苏电力,依托线上业务受理平台,建立跨省业务办理互通机制,在嘉善县供电公司营业窗口设立长三角一体化供电服务专窗,实现客户跨省业务“一窗通办”。国网浙江电力还与国网安徽电力统一服务标准,在两省交界地区实现17项供电业务线上线下“异地办理、一次办成”,提升客户跨省办电便利度。
衢州开化人刘晓在安徽黄山休宁县经营一家公司。7月20日,他在国网开化县供电公司营业厅内完成了一项跨省办电业务。
“数据跑”代替“线下跑”,缩短了跨省地区间的距离。近年来,国网浙江电力还推动政企平台贯通和数据共享,推动办电业务在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等平台上线。这些平台可自动获取户籍信息、营业执照信息、产权证明信息等多种电子证照信息,实现居民“刷脸办电”,实现企业“一证办电”。
金华义乌的吴婧在“浙里办”APP一次性完成不动产权证申请、水电气联动过户申请、供用电合同签订。相比以往线下模式,减少用户资料重复提交次数4份,较少跑腿次数8次,减少不动产及用水、用电、用气过户办理时间12天。
与此同时,国网浙江电力还通过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企业用能安全经济高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供电公司开发的企业级用能管理应用以及提供的绿色工厂能效服务,年可节约电费30万元,减碳3000吨。7月20日,在供电公司助力下,绍兴永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完成部分节能改造工作,若全部完成,预计年可节省电费成本约50万元。国网温州供电公司通过数据分析、负荷监测,发现位于永嘉的嘉纳庄园,今夏每日用电量突破68千瓦时,翻了四倍,当地供电公司主动上门服务,为庄园增容80千瓦。
国网浙江电力还积极推动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在研究开发电力大数据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多能源品类数据贯通,为政府掌握全省用能情况提供辅助支撑,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方向。
截至目前,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已接入全省重点用能企业数据28290家,占比95.02%,全省重点用能企业中多种用能企业共计5236家,已接入3753家全品类用能数据,占比71.68%,通过引导浙江3万余家企业主动参与节能降碳,预计全年节约电量168亿度,减少碳排915万吨。
基于能源大数据,国网浙江电力还研发上线中小微企业景气指数等60余项数字化产品,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促进浙江营商环境优化。(陈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