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继宏对谈韦路:传媒行业如何创新?《创新力》版税收入将全部捐

葛继宏对谈韦路:传媒行业如何创新?《创新力》版税收入将全部捐

自动播放

上世纪末,作为媒体人,他曾采访张国荣、金庸、刘德华、林青霞、胡慧中等文艺名家,曾采访冰心、曹禺等大作家,也曾采访萧克、张爱萍、吕正操等共和国将军。

他是媒体老兵,也是今天的“最美政协人”,他是葛继宏。

葛继宏,媒体人、策划人,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凤凰卫视浙江公司总裁,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民盟浙江省委会文化专委会主任,杭州市政协委员。

葛继宏把30多年的经历和思考写成《创新力:中国媒体人的文化实践》一书,近日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4月17日下午,葛继宏做客钱报读书会,在杭州市新华书店庆春路购书中心对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教授,与读者热烈互动,分享了他的文化实践以及贯穿其中的“创新力”。

在当下,技术快速更迭,给传媒业和各行各业带来了变革,如何培养创新力?如何在自己的事业上以创新力突围?这个话题吸引着众多读者。活动现场坐满了人,很多没有座位的读者站在了外围。

到场的不少读者是青年媒体人,围绕如何挖掘创新力,他们与两位嘉宾进行了热烈互动。活动通过小时新闻APP、凤凰新闻APP、浙江大学出版社视频号等平台直播,超80万人次线上观看了直播。

“三方通话”与《名人热线》

新技术引领媒体创新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破解中国媒体人的创新法则,思索和梳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脉络。”读书会开场,葛继宏介绍道。

从一线媒体人到策划人,从高校教师到政协委员,葛继宏的个人经历,伴随着改革开放潮头涌起的几十年。他觉得,作为传媒行业的一个小人物,自己是跟随着时代的大流在逐步创新。

1992年,葛继宏在浙江文艺广播电台工作。当时,中国广播刚从“中播”跨越到“调频立体声”,“电台播音员”变成了“电台主持人”。凭借年轻人的观察力,葛继宏看到行业在悄然发生改变,他觉得应该做点什么,让自己和听众有更多交流。

正是这时候,他与电信行业朋友的聊天,听到了“三方通话”这一新技术——三方同时在线,实时交谈。今天,上百人线上视频会议已十分普遍,但30年前,三方通话是前沿技术了。

年轻人敢想敢做,葛继宏把“三方通话”技术与电台联系起来。他把当红明星、文化名人邀请到线上,与自己、听众进行三方实时交流,《名人热线》栏目诞生了。

陈凯歌、赵忠祥、姜昆、毛阿敏、林青霞、宋丹丹、谭咏麟、胡慧中、刘晓庆、陈佩斯……众多名人都做客了这档节目。粉丝可以打电话进来参与聊天,这种新颖的互动形式,让这档节目称为当时广播界的王牌节目,引人注目。新华社记者写了《西湖上空有条“名人热线”》报道,《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杭州日报》等媒体也有报道。

钱江晚报1996年12月20日4版《〈名人名家〉病房访曹禺》

几年后,葛继宏又到了电视台,《名人热线》又变成《名人名家》,借由《名人热线》的积累,他用镜头采访了金庸、曹禺、邵逸夫、刘德华、冰心等各行业名家200多位。

1997年,人民日报专访葛继宏,发表了《“捕捉”名人——葛继宏印象》,葛继宏的事业也跨上了一个大台阶。也是从《名人名家》,葛继宏担任独立制片人,成为中国最早的电视专栏节目独立制片人。

当年二十多岁的葛继宏采访张国荣,梳着分头、清癯瘦削,充满一种年代感。《名人名家》这段采访视频今天仍然经常被人翻出来,在微博上转发。

厕所里完成的一次采访

让林青霞感叹:比港台都先进

葛继宏分享了采访林青霞的那次经历。1993年3月,得知火遍两岸三地的林青霞来杭州,他辗转联系上了林青霞的经纪人。节目时间安排在第二天上午10:35。

第二天10:15,葛继宏来到林青霞下榻的香格里拉饭店,经纪人临时被拉去了别处。当时没有手机这样的移动通信设备,联系不上对方,也没有其他人来对接。距离开播只有20分钟不到,大冷天,葛继宏冒出一层汗:节目不会开天窗吧?

他观察了饭店里有保镖,猜测林青霞应该在饭店里。通过一番执着的沟通,保镖终于帮他去敲了林青霞的门。这时已经11:05了。

林青霞用10分钟简单化了妆,兴致很高得接待了葛继宏,节目终于可以开播了。

接下来又有一个插曲,连线直播设备有限制,少了一台设备。葛继宏又冒一层汗。怎么办?

灵机一动,他想到饭店厕所里的电话和客厅电话是同线。于是他让林青霞用客厅电话,他去厕所里,坐在马桶上用另一部电话。就这样,两人连线,与听众完成了对话。

节目一结束,看着从厕所出来的葛继宏,林青霞哈哈大笑。这也成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特别的回忆。

林青霞后来接受媒体采访,回忆了杭州这次采访。她说,三方通话这种广播形式,“比台湾、香港都要先进,使我通过电波就可以跟那么多影迷一起聊天,我很开心。”

新加坡作家尤金也曾做客《名人热线》。她后来写文章,也感叹这一新技术:“这些隔着山隔着水,千里迢迢传来的声音,竟然清晰得好似从一步之遥的短距离播送过来的……电话两头原本互不相识的陌生客,蓦然变成了互通心曲的旧相识。那种感觉,好似在阴恻恻的寒天里喝下了热乎乎的汤,十分受用呐!”文末她还提到,这样的节目,“让我欣喜地看到了中国另一个层面的开放现象!”

葛继宏在分享中

“创新力”是如何练成的?

“只有跨界,才能出圈!”

以《名人热线》节目为例,葛继宏的成功得益于创新——把最新的“三方通话”技术引到媒体实践中。但归根结底,用他的话说,也是站在了改革开放的浪头上。创新既来自技术的赋能,也来自时代的赋予。

除了《名人热线》《名人名家》等栏目,他还分享了策划第三届浙江电视博览会,邀请当红的刘德华、叶倩文来杭州;策划小记者采访团,采访95岁的冰心老人;香港回归前夕,采访金庸、邵逸夫等香江名人;建国50周年,策划大学生记者团采访共和国将军等案例。

每一次听上去激动人心的策划,背后都有他创新的金点子;每一个金点子背后都是他无数次绞尽脑汁和勇敢的尝试。

这样的创新力如何挖掘?如何让一个人具备比其他人更强的创新力?

在韦路教授看来,真正能在创新上有突破的,首先一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劳”,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韦路说,比如“德”:“我相信一个记者,跟名人最初接触的几分钟,就给对方强烈的第一印象。”

这个人怎么样?如果他觉得这个人不行、不靠谱,后面的采访就很难继续下去。而葛继宏的优势,就是人缘、人际关系特别好。“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做人的这种能量,德应该放第一位。”

其次,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力的培养还在于多学科视野的交叉。在自己专业的基础上,了解相关、不相关的学科知识,能够让自己有更广阔的视野。

他以葛继宏最早采用“三方连线”技术为例,指出新技术对传媒行业的影响。“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新技术不断发展、更迭,如果技术素养方面比别人更强,我们就能比别人走得更早、更远。”

因此,不管媒体人还是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具备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涉猎其他相关或不相关的行业。

“只有跨界,才能出圈!”韦路的这句话,让葛继宏和现场观众连连赞同。

韦路 浙江大学新闻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版税所得全部捐给抗疫一线——

“爱是让我们成事的重要原因”

在读书会刚开始,主持人宣布了一个消息:《创新力:中国媒体人的文化实践》一书,自4月初出版至今,已售出近万册。同时,葛继宏决定,本书所得的版税收入,将全部捐献给抗疫一线的工作者。

这一决定赢得了现场的掌声。

保持一颗爱心、对社会充满责任感,这也是韦路对老朋友葛继宏的认识,更是从他身上总结的一条成功法则。

韦路表示:“爱是让我们做成事情的重要原因。”无论社会怎么变化、环境怎么变迁,有些东西是始终不变的,比如葛继宏身上始终向善的品质。葛继宏最早进入媒体行业,策划的多个活动,就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比如“‘爱’的夏令营”——给残障儿童、孤儿等孩子组织夏令营,呼吁公众看到他们、关爱他们。

再比如“把轮椅推进卡拉OK厅”——在当时,这是最潮的娱乐方式,残障人士比较少能接触。葛继宏组织了首届杭州市残障人士“中华歌曲大家唱”卡拉OK大赛,让残障人士能一展歌喉,借由这个活动,推动全社会对这些人的关心。

又比如小记者赴香港采访名人的活动,顺应了香港回归大势,促进了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为香港回归创造良好的民意基础和舆论氛围。

“增进社会福祉是媒体事件策划的终极目标,也是评价媒体事件是否成功的终极标准。”韦路教授表示。

“他做的很多策划中,我们能感到强烈的向善的理念。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帮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做的这些事不是对自己有利,是对公众、对社会、对弱势群体有利,体现着浓浓的爱心。所以陌生人也愿意助他一臂之力,一起推动社会进步,让我们的社会更好。”

读书会结束后,葛继宏接受媒体采访,他说:“作为媒体人、也作为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责任重大。”

他希望这本书中的经验和思考,能够给年轻人带来启示;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永远葆有对社会浓浓的责任感:“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活动结束后,著名导演、演员黄百鸣,著名导演赖声川,著名作家、编剧鲁引弓,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等人,作为葛继宏的朋友,都为《创新力》一书录制了视频,向大家推荐。

黄百鸣提到两人合作的电影《家有喜事2009》,影片将葛继宏老家千岛湖的美景放入电影,展现了他对家乡的赤子情怀。同时,黄百鸣提到,这也是当时比较新颖的创新实践。

自动播放

(黄百鸣视频)

赖声川则表示,他所认识的葛继宏,就是一个充满创意的人。他们相识多年,在赖声川的印象里,从很多年前起,葛继宏一直在做很有创意的事情。

自动播放

(赖声川视频)

鲁引弓最有感触的是,这本书就像时光机,让他回到了他与葛继宏一起采访金庸、陈凯歌,一起追张国荣的日子。在这个时光机上,鲁引弓看到了新闻中的时代、新闻中的青春、新闻中的才情,也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如何跟着新闻一起成长。“我想,这就是最具有创新力的部分。”

自动播放

蔡志忠表示,两人是十多年的好友,他的印象里葛继宏是一个很有热心、乐于助人的好朋友,向大家推荐葛继宏的《创新力》。

自动播放

(蔡志忠视频)

(原作者: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姬臣 通讯员 吴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