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新区:“后浪”奔涌 明珠放光华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南太湖新区:“后浪”奔涌 明珠放光华

山亲着水,水连着天,11月的南太湖畔,处处是景,步步如画。金杏红枫,红阳斜照,芦花漫出渔歌甜,绿水青山太湖美。弁山脚下,一颗“绿色明珠” 在历经一年多的蝶变后,正日益散发着璀璨眩目的光芒。

亲山、亲水、亲绿,宜居、宜游、兴业,“出生”仅17个多月的南太湖新区,如今“颜值”与“才华”并存,且志向远大。今年10月,《南太湖新区发展规划(2020~2035)》正式发布,“成长目标”进一步明确:2035年将全面建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实践示范区、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浙北高端产业集聚地、南太湖地区美丽宜居新城区。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一年多来,这片225平方公里的新生热土之上,集聚和裂变频频上演,项目招引实现突破、平台能级快速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南太湖新区:“后浪”奔涌 明珠放光华

热土:绿色产业孕育“美丽经济”

这是一片被寄予厚望的产业沃土。紧扣高质量绿色发展主线,着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三大先进制造业和休闲旅游业,加快构筑“3+1+N”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聚焦引育一批功能性或区域性总部企业,全力打造湖州“绿色智造名城”建设主引擎、大湾区绿色发展标杆性平台、长三角跨区域协同发展新高地。

这是一片屡屡刷新速度的希望热土。位于康山万亩大平台的超越数控华东基地项目自7月22日开工以来,推进飞速,11月18日厂房刚刚结顶,已进入外立面装修阶段,预计明年1月两条产线就能下线生产,将填补湖州整机终端、硬件设备产业基地和数字经济研究院的空白;9月29日,南太湖新区管委会与湖州上港国际港务有限公司签订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一期码头项目投资建设协议,项目建成后,将对湖州打造区域冷链物流基地、发展铁公水“多式联运”、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物流网络起到极大的助力作用。

辛子精工

辛子精工

作为湖州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重大平台,高质量建设南太湖新区,寄托着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新区干部把主要精力用于平台拓展、项目双进、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全速推进新区开发建设。

对原有空间进行重新整合和构建,逐渐形成“一湖两城三区”的功能格局,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空间。聚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生命健康和休闲旅游等主导产业,通过重点项目谋划、精准招商引资、提升营商环境等,一批大好高项目纷至沓来。

11月18日一早,南太湖新区投资促进局联合经发、建设、社发等部门,召集新区范围内即将竣工的13个项目负责人开了小会。“马上要招工投产了,大家碰到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尽最大努力协调解决。”

为加快项目顺利推进,工作人员作为项目建设的施工员、矛盾问题的调解员、政策法规的宣讲员和投资统计及安全生产的指导员,驻扎项目一线,提供驻点服务。每周一次协商会,每半月一次项目专题会,每月一次项目双进例会,协调解决问题困难。为确保新项目供地后1个月内开工建设,该区持续不断优化和重塑审批建设流程。

南太湖新区:“后浪”奔涌 明珠放光华

南太湖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制约新区发展瓶颈性问题,今年以来,该区大力实施“腾笼换鸟”“零新增土地技改”,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低效企业(用地)出清。一年来累计盘活各类用地9089亩、闲置厂房9.2万平方米。目前已保障了安达汽配、杭特大轴承、东京微电机等8个项目用地。同时,加快康山低洼区域项目回填土,保障中禾宝桑、中韩杜科等项目进场建设。

今年1至10月,南太湖新区累计签约项目72个,总投资878.3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3个,总投资173.5亿元;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25个,总投资83.5亿元。目前在建5亿元以上项目28个,总投资达688.2亿元。

微宏动力

微宏动力

高地:创新驱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后浪”,南太湖新区的优势在哪里?

“自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我们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首要战略,以科技城为创新主战场,围绕‘科研院校引领创新、高端人才带头创新、平台园区集聚创新、科技企业承载创新、社会各界支持创新’的全域创新体系打造,建平台引项目、聚人才兴产业,使创新成为南太湖新区最鲜明的特征。”南太湖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11月21日上午,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迎来了首批科研团队入驻。今年7月,研究院落户南太湖新区,作为新区打造的“1+4+N”创新体系格局中重点建设推进的市校合作平台,以发展高新技术、培养创新人才、汇集全球创新资源、实现产业升级为目标,努力建成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新源头、创新人才的新基地、成果孵化的新引擎。

据了解,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南太湖新区主动承接区域创新资源,不断深化和巩固政产学研合作成果。全面形成以中科院湖州中心为龙头,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4个一流高校平台为支撑、多个众创空间孵化器为承载的“1+4+N”创新体系格局,集聚各类科研合作平台33个,覆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多个学科领域,累计服务企业1294家(次),形成技术转移成果超150项。

千帆竞发“凤”成群,源头活水滚滚来。依托生态绿、科技蓝,众多创新创业空间在南太湖新区落地生根,长三角区域平台体量大、综合优势好、创业成本低的发展新高地逐步成型。

湖州科技创新综合体

湖州科技创新综合体

为创新而生的湖州科技城,借助西塞山前的生态优势、高铁站的区位优势、产城一体的城市优势,相继建成了南太湖科技创新综合体、精英计划产业园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智能科学中心、海王创新中心等平台正在加速建设,科技芯、科创孵化园等平台正在加紧谋划,到2022年科技城范围内创新平台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

高铁站以西,围绕“智力库”“装置台”“大学城”“科研地”,打造湖州最美大学。太湖之滨,聚焦绿色金融新业态,打造占地10万平方米的太湖绿色金融小镇。除此之外,南太湖新区还拓展了康山分区、黄芝山西拓区两个万亩大平台,可承接百亿级大项目。

仁皇阁全景

仁皇阁全景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今年初,南太湖新区出台并实施了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激励幅度大的科技人才新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5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创新创业。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建立“投融贷奖补”五位一体的创新资本吸引机制、设立首个3.5亿元的“风险创投基金”,满足创新资本需求。

随着湖州市首个长三角人才服务中心的落户,配备有知识产权、法务财务、金融投资等各类市场服务主体,为人才来新区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服务;规划建设人才公寓超2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健身房、城市书房、茶餐厅、医务室等设施,从住宿餐饮、休闲观光、观影观剧、健身读书、便利交通等各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宜居”服务,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业创新创造的活力。

新城:美丽宜居新湖区 绿色发展正当时

夜幕降临,灯火升腾。地道湖州味的左岸食肆、能唤醒童年回忆的左岸游乐场、民谣乐队轮番上阵的主题乐工厂以及有着和风派对、糖果派对等不同主题的左岸市集……刚刚过去的10月,紧邻“网红”月亮酒店的南太湖左岸广场上,潮趣十足的南太湖左岸生活节吸引了许多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纷纷打卡。

南太湖新区:“后浪”奔涌 明珠放光华

因太湖而美、沿太湖成长、借太湖发光。这里唱得响亮的不止《太湖美》,还有文旅融合、业态丰富、独具特色的大旅游产业。南太湖新区成立以来,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省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城市夜经济新业态,统筹打好“全域旅游融合、滨湖旅游提升、乡村旅游开拓”的组合拳,全力推进滨湖文旅融合发展。

同样在太湖南岸,以生态绿色为基底、创业创新为动能、品质宜居为魅力的未来城正如火如荼建设中。作为南太湖新区建设的启动区,南太湖未来城北滨太湖、西至长兜港、南至三环北路、东至大钱港,总用地面积23.3平方公里,瞄准总部商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新经济业态,全力打造“生态之城”“枢纽之城”“活力之城”。

南太湖新区:“后浪”奔涌 明珠放光华

目前,南太湖未来城总投资320亿元的15个重大产业项目全面开建,50余幢商务大楼建设你追我赶。3年后,南太湖未来城将初具形象。“浙北第一高楼”将在此拔地而起,从318米的高楼远眺,南太湖可尽收眼底;天能、永兴、大东吴、中新等集团总部如珍珠般分布于溇港漾塘间,形成生态型商务总部集聚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首个以绿色金融命名的“南太湖绿色金融中心”日前也落址这里,打造成区域金融机构聚集地、绿色金融创新示范地、地方金融落户首选地和金融生态企业汇聚地;金山湖—城市滨湖阳台、杨渎桥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基地、南片四漾—中国城市生态公园、长兜港—银色乐活外滩、大钱港—金色水岸森林等一批项目的建成,白天活力动感、晚上绚丽闲适,全民共享精彩水岸生活。

步行5分钟亲水见绿,创业办公与绿水青山只隔一块落地玻璃,这就是宜业宜居的南太湖新区,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湖州未来城市的模样。

(图片由南太湖新区宣传中心提供)

浙江日报记者

原标题:

南太湖新区:“后浪”奔涌 明珠放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