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老李”的足迹 常山打造“浙西第一门户”
浙江
浙江 > 城市 > 衢州 > 常山县 > 正文

沿着“老李”的足迹 常山打造“浙西第一门户”

铭记红色路

逐梦新常山

80多年前,董日钟(又名董炳松,化名老李)、温典云等革命先烈不畏艰难困苦、流血牺牲,在浙江常山西源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战争运动,并建立了中共西源区委、西源区苏维埃政府和西源区游击队;同时建立了常山县最早的中国共产党支部——中共西源区委下属的西坑、章舍坑、阳山坞、徐坑和泉坑5个党支部。中共西源区委领导当地群众和区红军游击队,开展对敌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80多年后,西源麻山自然村的兄弟会旧址和玉米棚,还静静地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红色往事,映照着先烈的光辉事迹。常山扛起先人旗帜,争先逐梦,在“十四五”的征途中跨越前行。

常山西源革命纪念馆,又称“闽浙赣皖土地革命战争浙西纪念馆”,是目前为止衢州地区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浙西土地革命战争纪念馆。馆内共分三层,建筑面积近2967平方米,珍藏了照片、实物等大量珍贵的史料。展示陈列的内容分前言、正文、结束语三大部分,正文分4个篇章,以图文介绍、实物陈列和视频展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真实再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闽浙赣皖边区发生的历史事件和革命故事,生动地展示了该地军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1927年8月7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从此,党领导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10多个省份先后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闽浙赣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建立较早、较巩固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坚强有力的右翼,浙西一翼是这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6年7月初,董日钟按照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的指示,率领一支数十人的武装工作团,到西源一带执行“完成打仗、做群众工作和筹款”三大任务。随后,董日钟便与之前隐蔽在西源开展地下活动的温典云取得联系。

1936年8月中旬,在西源徐坑建立中共西源区委,隶属开化县委领导;同时,还建立了西源区苏维埃政府和区游击队,并在徐坑建立了乡苏维埃政府。董日钟、温典云经常深入各村,白天帮助群众挖山、砍柴、种地,夜晚下山分头召集贫苦农民和纸槽工人开会,宣传红军的主张,介绍江西苏区打土豪、分田地、人民当家做主的情形,号召群众团结起来和国民党反动派、土豪劣绅做斗争。

1937年1月6日,国民党闽浙赣边绥靖会议将皖浙赣列为第一“清剿区”,并把衢县、常山、开化、遂安、淳安、寿昌划为“清剿特区”,令衢州公署专员兼浙保第五区司令鲁忠修为特区指挥官,限40天完成“清剿”任务。

1937年2月16日,温典云在章舍坑石脱坞岗,被搜山的敌人发现,在与敌搏斗中,因弹尽粮绝、头部负重伤被捕。次日在芙蓉村头被残暴杀害,壮烈牺牲。

1937年2月17日,董日钟和区委干部段腊痢等隐蔽在麻山顶上,因叛徒告密而被围,虽经奋力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次日被押到常山县城杀害,光荣牺牲。

无数先辈仁人,前仆后继,用鲜血铺就通往光明之路,也为后人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近年来,常山不断挖掘西源红色文化,提炼出“对党忠诚,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麻山革命精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如今,越来越多的党员自发前往,重温红色征程;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至,接受红色教育。

沿着“老李”的足迹 常山打造“浙西第一门户”

追忆热血年代,传承红色基因,在常山这片热土,依然有位深藏功名的人民英雄,用自己的方式,在延续着伟大的革命精神,他就是胡兆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曾26次立功受奖,其中有2次特等功、7次一等功、8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他本色依旧,救死扶伤、敬业奉献,主动放弃领导岗位,申请来到常山县支援血吸虫病防疫和治疗。他说:“我就是一颗螺丝钉,为人民做点事,都是应该的!”

弘扬精神是为了更好地砥砺前行,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十三五”以来,常山迎难奋进,以高速度的转型步伐推动产业升级,以高质量的美丽经济践行两山理念,以高标准的有机更新重塑城乡风貌,以高层次的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能,以高水平的区域开放打造协作优势,以高品质的民生事业回应百姓期待。

“十三五”期间,常山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亿元,年均增长6%;完成财政总收入82.6亿元,年均增长9.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23亿元,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8126元增加到4189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333元增加到24033元,年均分别增长8.3%和9.4%。

经济发展新突破

2020年,常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增速居衢州第三,为近五年最佳排名;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年招引项目126个,集中签约5批次45个项目,哲丰高档纸基、先导石英科技、沃科思智能家居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创建项目“五大办”,开展项目“七比七赛”,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26亿元,同比增长15.6%。生态园区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能级评定。

城乡融合新内涵

沿着“老李”的足迹 常山打造“浙西第一门户”

常山大手笔勾画城市发展格局,聚焦“东拓西整、拥江发展”,全面启动旧城改造工作,开展城区危旧房治理,加快推进拆墙透绿、入城口景观打造、夜间经济培育等工程,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县,入选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城市,获评浙江省垃圾分类优秀县。大力实施“美丽常山•文明细胞”工程,启动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创建,有力提升“八个一”有礼指数落实水平,弘扬城市有礼新风。

美丽乡村新图景

推进“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建设,打造沿线精品节点,获评省级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考核优秀县。推进乡村振兴数字产业园、中国油茶智慧云平台、“柚石兴”直播基地等项目建设,入选全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高标准打造未来社区,实行专班化推进,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的投资模式、“政府牵头+院校合作”的共建模式和“政府主导+企业管理”的管理模式,深入推进芳村乡村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和同心乡村未来社区前期工作。

绿色发展新路径

沿着“老李”的足迹 常山打造“浙西第一门户”

常山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全面打响辉埠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整治提升决战,获国家长江办高度肯定,列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衢州率先实体化运作“两山银行”,推动生态资源向资本高水平转化。截至目前,已收储土地17238亩、废弃厂房8.3万平方米、香柚树苗木30万株、工程性矿产资源133.33万吨、胡柚2500吨等。

改革创新新步伐

常山开展市域治理现代化和“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试点工作,“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走在衢州前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入选全国政务服务“好差评”两项标准试点县。国资改革成效明显,城投集团、国投公司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实施教育赋能工程,深化高中分类办学改革和紫港中学艺体特色办学。加强“常山阿姨”“常山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培训。深化健康常山建设,全力创成全国健康促进县。

政治生态新气象

开展“三提三促”活动,有效破解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中梗阻”“棉花拳”问题。构建“四责协同”机制、“一图一表一指数”政治生态精密监测评估体系,推动县域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推进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全县信访总量降至历史最低位,实现“无信访积案县”目标。通过“红色拉练、干将比拼”“请贤六招”等做法,高质量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个春天,常山江畔,数字经济产业势头迅猛,城市赋能更新欣欣向荣,文旅产业发展活力迸发……总投资超60亿元的5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30个涉及工业、农业、水利、旅游、交通、能源等多领域项目集中开工。常山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的决心阔步迈入跨越式发展新征程。

沿着“老李”的足迹 常山打造“浙西第一门户”

沿着“老李”的足迹 常山打造“浙西第一门户”

沿着“老李”的足迹 常山打造“浙西第一门户”

“十四五”时期,常山将落实“强发展、求突破、勇争先”工作总要求,把握大局大势,找准方位定位,担负“六大历史使命”,加快实施“八大行动”,全力打造“浙西第一门户”。2021年重点抓好“十项核心任务”,努力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桥头堡、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县、全民幸福生活均衡县。

(来源:衢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