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大毕业生支教贵州 把浙江故事带到大山深处

宁大毕业生支教贵州 把浙江故事带到大山深处

5月8日是贵州省兴仁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学生复学第一天,来自宁波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大学生——热汗古力·吐尔洪为班里的学生上了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讲述总书记浙江行的故事。

宁大1.jpg

热汗古力来自新疆,2019年从宁波大学本科毕业后来到贵州省兴仁市第七中学支教。在“开学第一课”上,她深入浅出地将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宁波舟山港、北仑工业园区、安吉余村、杭州西溪湿地……跟随视频中总书记浙江之行的步伐,这些千里之外的景象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跨界当记者:开启一场入脑入心的寻访之旅

宁大3.jpg

“我从来没有去过浙江,那是我向往的地方。疫情期间的宁波舟山港都能保持那么大的吞吐量,真的好厉害!今后我想去浙江读大学,去那里看一看。”兴仁七中的吴凡同学说。

邹远柳同学说:“看到浙江惊人的发展速度,什么时候我们的家乡也可以发展得那么好啊,我也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以后回来建设家乡,把我们的家乡也建设得和浙江一样好!”

宁大2.jpg

实际上,深深打动同学们的大山深处“开学第一课”并非热汗古力一个人在奋斗,课上播放的视频来自于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共享课堂”团队。他们听说热汗古力想为兴仁七中的学生准备开学第一课的素材时,都踊跃报名参与其中。从选材到写稿,从实地拍摄到后期剪辑,每一个环节都是由他们自己完成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与这次寻访活动的成员都是浙江的同学,但是当大家走上这条特殊的寻访路时,大家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来自杭州的沈炜逸便在这一路寻访中,对疫情中的中国精神有了新的体会:“危与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这便是中国抗疫故事中展现出的中国智慧”。

共享课堂:通过无线为孩子们创造“无限”

在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和支教大学生热汗古力的背后,是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一支名叫“EYE无线共享课堂”的团队在幕后默默支持着,类似这样的活动,他们已坚持做了五年之久。大家的初心就是要用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绵薄之力,做扶贫扶智的时代践行者,为实现教育均衡化身体力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从2016年起,在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下,有着十多年外语志愿服务经验的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始探索从普通的志愿服务转向“互联网+支教”模式的探索,“EYE无线共享课堂”应运而生。五年来,共享课堂团队成员走进贵州、江西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针对那里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弱势,带去新颖的英语学习体验,把外面的世界讲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听。

面对实地支教并不能有效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他们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支教中,开创“互联网+支教”的线上支教模式。通过“一师多课”的线上教学模式,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英语帮扶实现无限共享。2019年暑假,共享课堂就在云端把宁波、江西、贵州三地的孩子紧密连在一起,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孩子们同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分享美好家乡、共享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愿。

同时,团队还将宁大的留学生、外教以及出国交换的学生等资源集结起来,联通了贵州—浙江—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跨越万里,为身处内陆的贵州孩子们带去了跨越时空、融汇中西的英语课,让他们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对话世界的快乐。共享课堂还针对不同主题录制线上微课,在网络平台上,面向全社会公开成果,扩大实践教学成果的受益群体和规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共享课堂团队被评为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最具影响好项目”团队。

“当前全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全面冲刺阶段,随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千里共一课’已经触手可及。希望通过共享课堂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让他们的‘EYE’(眼睛)通过‘无线’变得‘无限’”,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胡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