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1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点 你玩过吗?
浙江
浙江 > 城市 > 嘉兴 > 正文

嘉兴市1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点 你玩过吗?

有人说,“非遗”之所以成了“非遗”,是因为会的人越少越少,玩的人越来越少,爱的人也越来越少。一直以来,非遗没有更好的渠道传播,没有更好的平台展示。

近日,为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市文化广 电旅游局公布了15个非遗体验点,让市民游客可以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让古老高雅的非遗项目接上地气。它们分别是南湖区冯氏竹刻黑陶艺术馆,秀洲区古塘村、建林村,经开区南湖菱画工作室、长纤塘文化展馆,嘉善县匠心非遗馆、陶庄镇宣卷展厅,平湖市当湖圆作馆、运港文化礼堂杜布馆、郊野乡园景区体验基地,海盐县澉东村、商玉客栈,海宁市皮影演艺中心,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乌镇竹编分馆、麦秆画分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冯氏竹刻黑陶艺术馆

冯氏竹刻黑陶艺术馆位于国家4A级景区、浙江省非遗旅游景区梅花洲(三星村)。该馆一楼设立凤桥竹刻和嘉兴黑陶烧制技艺“活态”展示区,二楼开设两个项目的作品展示区,并安排专人进行两个非遗项目的技艺表演,为游客提供项目解说和技艺体验指导。

二、王江泾镇古塘村

古塘村位于07 省道西侧,2018年,古塘村正式挂牌3A 级景区村庄。古塘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由浙江农林大学规划设计,主题定位为“七彩古塘灶画之乡”,结合传统灶画文化,打造江南灶画特色村。村庄内有非遗客厅、灶画文创展示馆、盘扣工艺制作工作室等非遗展示、体验场馆。

古塘村的非遗文化客厅是唯一一座建在农村的非遗客厅,这里将动态技艺与静态实物结合展示,让灶画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古塘村灶画文创展示馆内设灶画展示馆和灶画体验馆。体验馆由省级非遗传承人施顺观老师每周三到周日坐堂,教授灶画,为村民和外来市民游客提供一个学习灶画的平台、基地。

盘扣工艺制作工作室由嘉兴学院设计学院服装系讲师林彬老师牵头创立,用盘扣的制作工艺为方法,结合乡村女学员精湛的手工艺,以嘉兴乡村自然景观、民俗民风、特色物产等为题材,进行工艺品造型设计、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开发挂件类、配饰类、装饰品类等系列旅游工艺产品。同时开设盘扣制作工艺体验项目,让市民游客亲手体验盘扣工艺制作。

三、王店镇建林村

建林村是嘉兴市首个灶头画原生态保护基地,村内的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聚宝湾内的聚宝老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灶头画展示馆——建林分馆,分南苑跟北苑,南苑是实体灶头的展示,从灶山、灶身到烟箱都画有各种不通的图案和纹样,并配有包含各类祝福和寓意的不同文字。北苑是灶头文化的介绍。每周末在灶头画展示馆开展“走进景区学非遗”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灶头画文化的学习机会。年底将开展乡村村晚,推广灶头画普及。

四、南湖菱画工作室

南湖菱画工作室位于嘉北街道阳光社区,成立于2015年,面积为70平方米。“南湖菱画”传承人颜成荣就是嘉北街道的居民,自幼喜欢绘画在蛋壳上作画,后慢慢尝试在南湖菱上作画,长期致力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

自2015年开始,嘉北街道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以“南湖菱画”为依托,以“南湖菱画工作室”为阵地,在每年的寒暑假及平时的节假日、街道睦邻节开设菱画培训班,组织青少年、居民通过参与到传承菱画艺术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菱画,喜欢菱画,推广菱画。让嘉兴“南湖菱画”走出嘉兴,走向世界。

五、长纤塘文化展馆

长纤塘文化展馆位于颜马浜路144号奥园永汇府邸22幢公建用房1-2层,建筑面积1019.43平方米。分两个区域:一楼为文化展陈区域,面积约519.43平米,内容包括诗话水乡、人文荟萃、老街印象、遗风余韵以及继往开来五大主题板块;二楼为政务服务区域,面积约500平米,内容包括社区居务社、党员先锋站、传习工坊以及嘉兴市图书馆华玉社区分馆等。

长纤塘文化展馆以“留住乡情,记住乡愁”为主题,板块明晰,功能完善。既反映了塘汇区域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示塘汇沃土之上的历史古迹、名人故事,还突出老街板块反映了社会进步老街变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显著改变。此外,遗风余韵板块是对塘汇刺绣、“章氏茗茶”制茶技艺两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介绍,此外还有对塘汇雪里蕻的腌制技艺、歇夏米花的炸制方法、江南糕点的制作技艺等的展示,生动的农家一角配合老灶以及各种农耕物件,集中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提高。继往开来板块则是对塘汇新景的描绘与憧憬,画写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塘汇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三生融合”隽永长卷。

长纤塘文化展馆每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较好发挥了教育功能。接待各共建单位、学校、社会团体和个人前来参观学习。让群众在深入了解本地区历史文化、非遗传承的同时,不断增强他们的本土情结和爱国情怀。展馆于2019年4月27日开馆,截至目前已经接待各类社会团体40余支,累计参观人数达4500余人次,开展各类活动40余场。

六、匠心非遗馆

匠心非遗馆位于嘉善县惠民街道,馆内设有两大板块,包括“惠民嘉贤”名人展示区、“绣美惠民”刺绣展示区。嘉贤展示区收集了惠民地区以袁黄、钱能训为典型的历史上有影响十大人物,(陆贽、陆正、陆宗秀、支立、陆溥、支大纶、陈龙正、顾明廉)。刺绣展示区中分为“锦绣千年”、“名流争艳”、“精工巧技”、“绣帙惠民”、“绣界名师”、“绣结桃李”、“绣彩缤纷”、“绣传四方”主题,祥述了刺绣的历史沿革、流派、技艺。

在匠心非遗馆旁,还有一个面积约为55平方米的匠心非遗文化庭院。作为非遗刺绣的培育基地之一,庭院内放置了20对刺绣架,收藏有惠民刺绣班成员,包括装饰画、扇子、围巾等在内的100余件作品,记叙了多种刺绣技艺,配有图解演示教程,同时,设刺绣体验区,将“观”“学”“体”结合在一起,让大众更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刺绣。每月开设刺绣培训,为期2天,传授刺绣理论知识及技艺,还将以现场操作示范、跟班学习的方式对刺绣培训班的学员进行长期培训。今年已开展刺绣培训8期,接下去还将开展刺绣学习交流、刺绣技艺互评互比会、绣娘学习经验分享,并于年底开展非遗刺绣班结业仪式。

七、陶庄镇宣卷展厅

2018年,陶庄镇在金湖村建成宣卷展厅,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各类宣卷辅导及培训、体验课程,利用电脑、电视等多媒体设施进行现场教学,并且播放宣卷视频供人参观,同时还可以现场体验不同的宣卷演出道具,体现真实性、直观性。

陶庄宣卷以地方方言说唱,宣卷调为主兼有地方小调伴奏,具有说、唱、表、白、噱、扮等兼用的综合表演手法。陶庄宣卷的代表性人物是金湖村的沈王荣,作为浙江省非遗传承人,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学习丝弦宣卷,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更具现代特色的宣卷说唱形式,表演的宣卷书目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八、当湖圆作馆

当湖圆作馆位于平湖当湖街道七彩金虹景区内。整个馆有3楼:一楼,摆放的是平湖多种建筑的微型景观,有当湖第一桥、九峰一览楼、李叔同纪念馆、老屋等。二楼,摆放的是平湖传统婚嫁作品和西瓜灯,旧时女儿出嫁,“十里红妆”中不可或缺的“子孙桶”、子母脚桶、各种拎桶、果子桶、腰圆桶、带盖米桶、粉桶等。三楼,作为圆作体验室,每月开展家庭亲子体验活动2-3次,平均每次30余人参加,最多一次将近200多人参加。

九、运港文化礼堂杜布馆

杜布非遗馆的“前生”是租用礼堂周边集体用房的五金作坊,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经提升改造后,建成了杜布非遗馆。建成后的杜布非遗馆,位于运港文化礼堂的西侧,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集成展示、体验、传承、文创等功能,并挂牌姚爱英名师工作室。在展示区,通过图文、实物、影像等多种方式,对杜布的历史渊源、传承沿革、种类用途以及从采棉到成布的14道工艺进行展陈。在体验区,征集纺车、织布机等工具,供参观者学习体验杜布制作技艺。在传承区,设置了“非遗课堂”,可提供杜布知识讲座、布贴画等耕读文化传承活动。在文创区,利用杜布开发旗袍、配饰、贴画等文创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各个功能区通过开展一系列非遗传承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成为杜布技艺传承人。

十、郊野乡园景区体验基地

郊野乡园景区体验基地位于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2019年,林埭镇徐家埭村被评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该村也是省级非遗项目“平湖九彩龙”、嘉兴市级非遗项目“摇快船”的发祥地之一,村域内建有400米长的摇快船标准赛道和底蕴深厚的九彩龙文化园,根据地域特色,利用村民文化广场和俞家浜水域,建立舞龙文化广场、摇快船水道及游船码头,由村集体开设的郊野乡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嘉兴乐享自然户外活动有限公司合作运营管理,专门聘请“船管家”俞云华和舞龙骨干郭其芳在现场教授指导,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前来体验来自民间传统文化的快乐。

十一、澉浦镇澉东村

澉东村位于海盐县澉浦镇东端凤凰山麓,其非遗体验展示区集中于澉东村文化礼堂周边。文化礼堂由一幢三层楼和六幢平房组成,内设村旅游接待点、睦邻客厅、360行业展示馆、文化讲堂、棉之语、全景书屋等;文化礼堂周边设百匠坊、澉浦八大碗展示馆等。对每一个馆内的非遗项目或传统文化均配有相关文字介绍或图片说明,便于游客了解。

目前,露天古戏台“栖凤台”主要用于展示海盐腔、海盐骚子等传统戏剧、曲艺非遗项目。百匠坊则主要用于展示传统家具制作技艺、海盐箍桶技艺这两个项目。另外,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澉风古韵”等非遗专场演出。

十二、商玉客栈

商玉客栈位于澉浦镇3A级景区村庄紫金山村紫云里77号,紧邻4A级景区南北湖。近年来,迈出了一条农业经济与文化旅游、影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客栈目前拥有民宿11幢,建有非遗民俗展示馆102平方米,并配备供游客体验的水果采摘园、休闲步道公园。

非遗民俗展示馆内陈列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海盐滚灯、嘉兴灶头画,省级非遗项目海盐腔,县级非遗项目澉浦铁画,以及“澉水志”千年古镇、花灯、农耕文化、地方特色“澉浦八大碗”、酿酒坊等展示与体验项目。各非遗点均配备专业讲解的工作人员,并邀请专业老师、非遗传承人、手艺人进行现场展示表演和互动交流。

此外,商玉客栈结合传统节日、时令节气,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民俗活动,如:打年糕、剪纸、写福字、包水饺、做团子等年味活动;清明节做青团活动;端午节包粽子做香囊;中秋节做月饼等。同时,开设多项供游客深入体验的民俗项目,如:做尺糕、扎滚灯、编织中国结、土灶体验、手磨豆浆、画蚕匾画、DIY手工制作中国风挂饰等。

十三、海宁皮影演艺中心

海宁皮影戏演艺中心坐落于海宁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由海宁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该中心是海宁皮影戏传承保护工作的主要基地,中心分为演艺大厅、皮影制作室、传习教室与祖师殿,总占地约600平方米。其中演艺大厅用于海宁皮影戏的演出与排练;皮影制作室是海宁皮影影偶制作场所,制作的影偶用于表演或作为工艺品;传习教室是海宁皮影戏定期开展皮影戏培训场所,也用于影偶制作体验场地。基地日常对市民开放,并且在周末与节假日定期提供免费的公益演出。平时基地可接受团体邀约性演出,收取一定的费用。2019年公益演出受众人数2万人次、接待参观人次8000人次、研学团队数量15个,培训60人次,下乡演出场次119场,观众人数约4000人次。

十四、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麦秆画分馆

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麦秆画分馆,位于石栏桥村临杭新村文化礼堂内,展馆面积100平方米,展出作品百余幅,非遗馆门口是一幅长达2米的巨幅麦秆画《红船精神》。2010年石栏桥村将和河山镇中心学校联合结合暑期春泥计划,为老师和同学们设立非遗传承课程、帮助师资队伍建设、校本教材开发、校园非遗文化氛围营造,使来自于民间的优秀非遗项目扎根于桐乡校园这片沃土,开枝散叶,传送清香。

十五、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乌镇竹编分馆

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乌镇竹编分馆位于乌镇镇陈庄村北庄,是桐乡市非遗保护中心精心打造的非遗馆总分馆体系的第三家分馆。

乌镇陈庄村曾是长三角有名竹编交易集散地,出身于竹编世家的钱利淮,放弃了杭州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回到家乡做了个篾匠。对于竹编文化的情怀、他不辞劳苦的田野调查,在竹编界泰斗胡正仁先生等老一辈竹编手艺人的精心指导下,建起了乌镇竹芸工房竹编基地。2018年钱利淮将公司迁回至乌镇竹编发源地乌镇陈庄村,耗资200多万建设1500多平米的乌镇竹芸工房竹编基地,组建并培养以80、90后为主的15人年轻非遗小匠人核心团队,召回和带动近二十位乌镇传统竹编艺人从事新型竹编制作。

在第六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钱利淮的竹编《晨星》获得金奖;他的《乌镇麻鸭》用于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国家主席的餐桌陈设。为了“把竹艺变成一种生活”,他开发了竹编DIY教学材料包。还系统地为大家带来竹编历史、竹篾生产过程、竹编编织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在此期间整理出版《乌镇竹编.编织图集120种》,协助乌镇植材小学整理编绘《村镇家庭教育亲子课程-竹编工艺》。拍摄竹编教学视频,编辑竹编教学公众号,目前已在全国30多所中小学建立竹芸工房竹编教室。